第一千七百二十六章有病了(2 / 2)

我的1982 大国雄起 1617 字 4个月前

虽然医院看上去不怎么样,但是,这个医院却是李忠信附近比较不错的小医院,李忠信所居住的地方的人,大部分患病之后都是到这里来看病的。

李忠信到了这个地方以后,心中虽然有一些嘀咕,却也是按照就医的步骤开始办理挂号,按照医院当中的指示牌找到了这家医院的内科诊室。

这家医院的内科诊室不大,也就是有个十平方米的样子,但是,门口却是排了六七个人。

李忠信看到,诊室里面的设施十分简陋,只有一张医生办公桌和一张有些变色的黑色皮革的检查床,再就什么都没有了。

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医生带着一个听诊器,正不断地问着过来看病人的病情。

李忠信心中最清楚,人吃五谷杂粮,难免生老病死,疾病是每个人都无法避免的事情。有了病,就要看病,就要去医院,就要吃药、打针。

建国初期,医院少、医护人员少、医药少。那时,医生的数量和人口总量不成比例,看病难自然也就成了普遍现象。在那个背景下,为了给广大群众良好的医疗服务,每个大夫走街串巷,大病小情必须通治。以至于到最后,都变成了全科大夫。

六七十年代的时候,城市的人们大多数都住在平房,一般呢一大片区域也只有一家小医院,要不就是厂矿的医院。

那个时候的农村呢村民只能是靠医疗队和赤脚医生看病。在那样的一个时代,几位赤脚医生就能够承担整个农村地区的医疗重担。

哪怕是到了这个时候,农村的很多人谈论起赤脚医生,仍然怀着一种尊重和感谢的心情,因为有很多人祖孙3代都吃同一个医生的药。

李忠信还记得,他姥姥家在富锦的兴林村那里住,村子里面最德高望重的人并不是他的姥姥老爷,而是村子里面的一位老医生,周边一共四个村屯,只有这样的一个医生为他们服务,几乎是每家每户都请过他看病,所以,当时的赤脚医生一直很厉害。

进入十年代,随着改革开放的进程,原有的合作医疗体系被打破,新的医院开始建立,新的药厂开始开工,缺医少药的日子得到了大幅度的缓解。

在医院中,病房、病床多了,各种先进的医疗设施和器械以及高级的检查设备也慢慢地得到补充。

到大医院看病的时候,拍片子、照ct、核磁共振开始进入居民的生活,只是李忠信没有想到,这都九四年了,怎么这边的医院还能够是这样的一种样子。,,大家记得收藏网址或牢记网址,网址 ,免费最快更新无防盗无防盗报错章求书找书和书友聊书请加qq群647377658群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