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瘫患儿(捉虫)(1 / 2)

七零妇产圣手 金面佛 6940 字 2个月前

病人的确小, 才4岁大。

病人确实可怜, 是个相当倒霉的小家伙。出生的时候, 因为胎儿宫内窘迫重度窒息,生下来大家都以为人要没了。结果他的命顽强。可虽然抢救回头了, 但是因为缺血缺氧,他的脑部受到了损伤。简单点儿讲, 他是个脑瘫患儿。

什么是脑瘫?就是孩子出生前到出生后的婴儿期,发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缺陷,导致脑功能异常。或者更直观立体点儿举个例子, 曾经是网络红人的诗人余秀华就是典型的脑瘫患者。这个病不一定会造成智力损伤,但几乎都会导致严重的运动障碍。

面前的这个小家伙涛涛显然要比余秀华倒霉多了, 因为他无法实现生活自理。

他虽然在家人的精心照顾帮助下, 可以正常与人交谈, 但是他的身体不受控制。他的上肢呈现出痉挛的状态,手臂屈曲挛缩,没有办法伸直。最基本的抓勺子纽扣子这些动作他都没办法完成。

不要觉得4岁的小孩不会做这些有什么了不起。这个年代4岁的小家伙基本上不仅能够生活自理,还要负责照顾弟弟妹妹。

当余秋伸手去触摸他的手腕手指时,发现原本属于孩子的柔软与灵活在他这只手上没有任何表现。僵硬,极度的僵硬,像冻直了的棍子, 又像是坚硬的石头。

余秋轻轻地握了下他的手,下意识地伸出另一只手摸他的脑袋。小男孩似乎有些不好意思,还侧了下头。

余秋笑着问他“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呀?”

小家伙不假思索“当解放军,保卫祖国。”

他的母亲眼睛红了, 转过头去,不想当着儿子的面落泪。因为年轻的母亲清楚地了解,这个理想对于儿子来说是梦想,没有实现的希望。

她跟丈夫都属于比较仔细的家长,加上孩子出生后,当时的接生医生就告诉他们以后一定要特别注意孩子的生长发育情况,他的脑袋受过伤,很可能会影响大脑发育。所以两口子小心翼翼地观察孩子的成长,小的时候好像还不明显,但七八个月大的时候就显出差异来了。

两人不敢自欺欺人,安慰自己孩子胎里头没长好,所以发育的比别的孩子慢。他们察觉到不对劲之后,就鼓足了勇气抱着孩子去大城市的儿童医院看。

那位白发苍苍的老专家仔细检查了她家的孩子,最后惋惜地告诉他们夫妻,这个孩子是脑瘫,而且情况比较严重。

虽然周围人都劝他们再生一个健康的小孩,但夫妻俩都不愿意放弃。他们的宝宝已经会认人了,知道他们是爹妈,看到他们就笑,还咿咿呀呀地学着说爸爸妈妈。

无论如何,他们都不舍得不管这个小孩。而要管这个孩子,就意味着他们不能再生育。因为他们的精力以及家庭条件都不允许。

夫妻俩做了决定之后,就抱着小孩继续了求医之路。这几年下来,无论是针灸还是恢复锻炼,他们都尝试过。可惜就像专家讲的那样,孩子的情况太严重,所以效果谈不上理想。

这一回林教授回鼓浪屿,厦门广播台特地采访了林教授。他们夫妻听到广播,晓得林教授是全国最知名的妇产科专家,就想着说不定林教授见多识广,知道怎么治小孩的病,于是便赶紧抱着小孩找上门去了。

林教授并不攻小儿科,况且这个应该属于神经科的治疗范畴了。

她试着帮忙联系了几位专家,老同行们看了孩子之后都表示情况不乐观,现在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问题。

林教授看夫妻俩哭得可怜,那小孩更是无辜又茫然,便试探着问他们要不要带孩子去海南岛看看?现在海南岛上有他们自己的医生也有台湾的医生,还有华侨医生。看病的人多了,集思广益,说不定能有好办法。

夫妻俩二话不说,擦干眼泪,抱起小孩,就义无反顾地随着林教授登上了往海南岛来的船。

人不怕困苦,人只怕生活没有希望。只要前面有一道光,即便披荆斩棘,人也能咬牙坚持走下去。

林教授其实主要是指望余秋。她想知道几十年的医学发展,是不是已经有好办法解决这个难题了。如果有的话,那就帮帮这个孩子吧。他还这么小,他今后一辈子要生活呀。

余秋笑着收回了摸小孩脑袋的手,鼓励他道“嗯,我们真厉害。不过要当解放军战士就得好好学习,因为4个现代化需要知识。我们的解放军战士也要智勇双全。”

孩子不好意思的很,又腼腆地笑了,还转身将脑袋埋进了父亲的怀里。

余秋朝孩子的父母点点头,笑容满面“大概情况我们知道,我去联系一下其他大夫。到时候大家一块儿商量看看要怎么办。”

久病成医,孩子的父母已经在长期求医过程中学会了从医生的语气当中判断到底有没有希望。这个赫赫有名的小秋大夫说的是要怎么办,而不是有没有办法。这就意味着是不是她心里头已经有治疗方案了?

夫妻俩激动的不行,相互对视一眼,然后目光又齐齐落在余秋身上。

然而让他们失望的是,这位小秋大夫没有回应他们的视线,而是转头招呼林教授一块儿出去了。

夫妻俩不敢追问,只能继续巴巴地等待。

出了房门,林教授问出了两口子不敢问的问题“你是不是有办法了?”

余秋脸上表情极为古怪,像是有谁拽着她头发一样,直接将她提溜了起来,于是连点头的动作都无比艰难。

林教授也不催她,就在边上叹了口气“才这点儿大的孩子呀。”

余秋投降了,她说话的时候牙齿都要咬着舌头“确实有办法。”

谁让她是2019年穿越的呢?

这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入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8年最受瞩目论著第一名的《健侧颈神经移位术治疗上肢痉挛瘫的临床试验》论文她看过呀。

她不仅看过,还兴致勃勃地研究过。

为什么?因为这项神奇的医学技术是中国人完全独立自主创造出来的。华山医院几代人不懈努力,突破性地利用健侧颈7移位术来治疗中枢损伤后上肢痉挛瘫,给无数中枢神经损伤后以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带来了恢复自主生活能力的希望。

这手术是怎么回事?简单点而讲,人不是以正中线为界一分为二吗?那偏瘫了之后要怎么办?就拿健侧的上肢颈神经移位至瘫痪侧的颈神经,让瘫痪的上肢与同侧健康大脑半球相连接,使健侧大脑半球同时控制双侧上肢,促使瘫痪上肢恢复功能。

不对呀,不是说好了一边大脑管一边的运动的,怎么一下子还能越俎代庖,两边都管上了?

因为一侧大脑具有同时控制双侧上肢的潜能。利用外周神经系统神经移位可以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就好比强大的诸侯也能够解决掉中央难题一样。

截止到余秋穿越的时候,全国已有不少大型医院神经外科开展此项医学技术。余秋所在的省人医神外科就已经做过三例手术,术后恢复情况不错。因为填补了省内该项技术空白,省电视台还特地到医院来采访了。

林教授奇怪“这不是好事吗?你为什么看上去不高兴呢?”

余秋快要哭了“这是人家几代人的心血呀,我又要拿来主义吗?”

林教授笑着拍拍她的脑袋,意味深长道“这是上帝赐予我们的福音,我们应该顺应上帝的指引。”

余秋真羡慕林教授啊,为什么如此复杂的事情到了她嘴里头就说当然,根本就不构成困扰的因素。

林教授微微地笑,似乎年轻人的苦恼看在她眼里头属于完全没有任何意义的折磨。她心平气和地询问自己的学生“那你打算怎么办?不管涛涛了吗?”

房间里头传来孩子的笑声,他正跟着父亲朗读连环画。最要命的是那个连环画,是余秋的医学小故事,还是何东胜亲手画的呢。

余秋叹了口气,咬了咬下嘴唇“找人,我得找到顾院士。”

徐大佬不指望了,估计大佬这会儿年岁甚小,强行拔高成神童也没办法上手术台。顾院士不一样,按照年龄推断,现在的顾院士应该已经从医,而且取得了不小的成就。

那就飞跃式发展吧,后人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反过来前人再踏上后人的基石。

余秋打定了主意,心里头安定许多“我找原本的主人去。他本来就是从事这方面研究工作的,对这方面也熟悉。我虽然知道手术方法,也看过相关视频,不过要我自己动手做我还是没勇气。”

神经外科的手术有多难?鹌鹑蛋放在一掌外,经过直径15的管状空间,内镜下进行不透水缝合,这还是模拟颅底重建的基本功。没错,什么叫做不透水?就是蛋膜缝好,蛋汁不要渗透出来。

余秋觉得自己不要逞这个强比较好,术业有专攻,还是让大佬积极成长吧。

她跟林教授一块儿回病房去,说了基本情况,方法不是没有,但是刚刚有理念提出来,还要进行动物学试验,得在动物身上练熟了练透了,才好在人身上动手。不然贸贸然给人开刀的话,危险太大了。

虽然余秋一再强调动物学实验一定要持续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才能够应用到人身上。可夫妻俩还是高兴的不得了,因为这是第一次有医生跟他们讲孩子有可能恢复到自己用勺子吃饭,自己系扣子自己穿鞋。他们是不指望孩子当解放军的,只要小孩有自理能力就好。

毕竟做父母的总归会老去,他们不可能一辈子照顾这个孩子。

既然现在没办法开刀,那小孩也没必要在这儿住院。

余秋领着人安排地方睡觉。

来都来了,难得上一趟海南岛,先在岛上逛逛,就当是旅游了,等有船的时候再回去。她再安排一下,看能不能联系上做这方面研究的专家,到时候再让专家看看孩子。

余秋带着他们去民兵居住的箱房。远远的看过去,屋顶上绿油油一片,芹菜香菜油菜空心菜大蒜小葱应有尽有。那缠藤金银花跟爬山虎已经顺着绳子往上蔓延,似乎很快就长出一墙竖着的草原。

涛涛被母亲抱在怀里,好奇地看着周围的环境。他瞧见屋顶上的菜园时,惊讶地喊了一声“空中花园!”

爸爸给他讲的故事里头,就有空中花园。

旁边一群小孩放了学,正三三两两你追我跑。

其中一个皮肤晒成古铜色的小男孩眼睛发亮,高兴地朝涛涛招手“你也知道空中花园啊?只可惜我们现在看不到了,花园被毁了。你叫什么名字?你从哪儿来的?金边还是西贡?下来吧,跟我们一起玩。我们今天要去赶海。”

余秋头大,才五六岁的小家伙赶什么海呀?看小鹅不好吗?纯粹瞎凑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