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五十五章 百姓追求国亦情(第二更)(2 / 2)

李隆基捏起个豆子扔嘴里嚼,非油炸,蚕豆吃起来不硬,有韧劲儿。

李易就放了大料和一点盐,其他的调料没放。

“外面吃的不一样。”李成器也吃,他从别处吃茴香豆,口感上有差别。

“放时间长了的再制作不好吃,现在吃的是长江那边去年秋天后种的蚕豆,刚收获就给送来。

即便如此,煮之前也要先泡,泡大了再煮,煮完控水,里面还是有水分,而且味道煮进去了。

泡了之后相对软,不泡硬,油炸的酥脆,油炸放时间长了硬。”

这又不是什么保密的事情,厨房自己看就知道。

蚕豆在江南东道种的,今年关中的前两个月才种,要等到秋后收。

种的人少,天冷不好种,产量低。

一般在山上开块地,种上几垄,好田都种粮食。

其实山上的地并不差,有腐殖质,不过引水费劲,挑水上去种点。

天如果不是太旱,就不管了,旱还得挑水过去,一瓢瓢浇。

大田要是旱,没有水网和井,就只能哭了。

“还是缺井,大哥工盟打井……”

李易想到百姓辛苦辛苦把作物种下去,然后一场大旱下来时的场景。

“打着,始终在打,太行山东边的地方,方圆一里之内必有一口压力井,百姓自己掏钱造井。

河南道东边的地区现在是打井的主要地方,那里小麦种植多,虽不如水稻耗水,却缺不得水。”

李成器说的地方是河北南部、山西东南、山东等地。

这些全是产粮重地,而河南地区一般情况下有水。

一说河南大旱,基本上指河南道,山东那片地区。

井一直在钻,井口小,上面还有东西,耗子都掉不下去。

取水的时候还简单,即便上面的东西坏了,寻常自己干活的人也能做一个,有工匠造的话更快。

李成器说起此事,露出笑容:“百姓的想法是有井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井。”

“等咱们攒够了九年粮,百姓更安心,咱们也放心。”李易说出来一个难度很大的任务。

够吃九年的储备粮,光是修粮仓就得耗费许多钱财。

像他那时的储备粮,九年保证废,通常三年就不错了,一般情况下有两年储备,新粮出,陈粮卖。

国家不要九年的粮食储备,够两年即可,然后缺粮就是打井、上化肥、菜地改粮田……

大唐不能比,大唐没那个技术和动员能力,交通更差。

有的地方缺粮,运一车粮食过去,路上消耗得差不多了就。

李隆基喝口啤酒:“土豆、地瓜用来省下主粮进行储备,再从外面买粮食,大唐一定可以。”

说着他起身:“走,先去看看鲸鱼的东西,回来再吃,用戴口罩不?”

“闻一下没什么大不了的。”李成器摇头,他刚才就闻了,现在还不吃一样吃。

“反正味道是不好,盐腌制的肉我要抽检,油不用。”

李易想吃口新鲜的鲸鱼肉未成,比较遗憾。

出海的时候没时间杀鲸鱼吃,鲨鱼倒是钓了,肉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