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九十五章 兵临城下,风起云涌!(1 / 2)

主角李泽轩 皮侠客 2054 字 1个月前

“诶?今日长安城怎么还没开城门?”

“是啊!俺昨天打了一只山鸡,今天正打算提到长安城卖了呢!可谁知长安城的城门仍然封闭,这可如何是好?要是搁到明天,估计都臭了!”

“俺家三郎昨个儿进城卖鸡蛋,到现在还没回来,长安城的城门到底啥时候开啊!”

一大早,长安城四方城门内外,皆围了不少想要出城或者进城的百姓,见到城门依旧紧闭,百姓们不由议论纷纷,城门内的百姓大多都是昨天早上进城、然后城门突然封闭,他们来不及出城,只能在城内留宿;而城外的百姓,大多都是这些人的亲人,因为担心他们,所以今日一大早便来到了长安城外,想进城看看!

“侯爷!据探子来报,天龙教叛军已下蛇灵山,正朝着长安城这边扑来,人数大概有五万人!大约半个时辰后便会抵达长安城下!”

今天李泽轩起的格外早,用过早饭后,他便来到了右武卫大营,这时,刘仁轨急匆匆地小跑过来,向李泽轩躬身抱拳道。

“五万多人?”

闻言,李泽轩眸光一闪,随后轻声嘀咕道:“看来渡厄交待的的确是实情啊!”

昨夜的审讯中,渡厄不仅将天龙教这一年来的发展情况原原本本地说了,还将这次天龙教的兵力情况详细地给李泽轩讲了一遍,所以在听到刘仁轨说天龙教大军有五万多人后,李泽轩便想起了昨夜渡厄的供状,暗道这大和尚认罪态度这么诚恳,要不要放他一条生路呢?

摇了摇头,抛开脑海中那些乱七八糟的想法,李泽轩看向刘仁轨,严肃地问道:“四方城门是否已经安排好守城人马?”

刘仁轨抱拳答道:“据说圣上今日一早陛下便下密旨,令卫国公总领左右卫、左右千牛卫、左右威卫六卫兵马,防守长安城东、西、北三个方向的九个城门,现在那九个城门的守卫已被换成卫国公安排的人马,等到叛军一到,卫国公便会指挥大军登城迎战,防止叛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攻城!”

李泽轩皱眉道:“那南面的城门谁来防守?”

说实话,天龙教的人马最有可能还是从长安城的南面进攻,而李二的安排中却独独落下了南面三座城门,这让李泽轩忍不住纳闷了!

刘仁轨脸色一肃,抱拳道:“回侯爷,在您来之前,赵总管来传了圣上的口谕,今日长安城南面城门的城防,由左右武卫负责,并由侯爷您来指挥!”

“让本侯指挥?”

李泽轩瞪了瞪眼,别看他之前刚在北方跟突厥国师干了一架,但那只是个人勇武,让他指挥大军作战,尤其还是守城战,这对于他来说,还真是大姑娘上花轿--头一回!

“是的,侯爷!”

刘仁轨十分肯定地点了点头。

李泽轩张了张嘴,一脸的无奈,但事到如今,他也只能认命了!

刘仁轨忽然想起了什么,接着道:“对了,侯爷!今日一早圣上还下旨,说是身体抱恙,今日的早朝暂时取消!,您不用急着去皇宫上早朝了!”

“还有这等事?”

李泽轩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恍然道:“陛下圣明啊!此举便可以让那些勾结天龙教的官员们放松警惕,好去帮助城外的天龙教大军!不然正常情况下这些人很难露出马脚!”

若是李二一大早就让李靖率领六卫人马前往各个城楼戍防,势必会提前营造出一种长安城将要被敌人兵临城下的紧迫感,如此一来,那些息王一派的官员肯定就会怀疑李二是不是早已提前知晓天龙教将要攻城的消息;另外,李二今日若是不称病取消早朝,早朝上肯定会有朝臣请求他下令解除长安四方城门的封锁,到那时,他就有些进退两难了!

所以让李靖率军暗中随时准备接管城防的同时,李二又来了个称病取消早朝,不仅避免了某些大臣起疑心,更是给了那些人去勾结城外天龙教的机会!算是一举两得!

“让各坊的暗哨机灵些,千万别被人发现!一有情况,无须上报,直接拿人!”

李泽轩目光微敛,看向刘仁轨沉声道。

既然老李这么重视城内的那些有可能反叛的朝臣,那他李泽轩更加没理由不重视了!

“是!侯爷!”

刘仁轨抱拳领命,正要转身离去,李泽轩却将他给叫住了:“诶!慢着!”

刘仁轨连忙顿住脚步,只听李泽轩又问道:“现在城门处是不是围着许多等待出城或者想要进城的百姓?”

刘仁轨愣了愣,点头道:“没错!末将半个时辰前去南面城门巡防,就看见各个城门附近围了好多百姓!”

李泽轩抿了抿嘴,沉吟片刻后说道:“这样,你派人去各个城门处驱散百姓,告诉百姓们长安城城门今日未时才会打开,让他们各回各家,不要在城门处耽搁时间!记住,不管你用什么办法,必须将城门处的百姓们都给赶回去!但有一条,不能伤害百姓!”

一旦天龙教五万人马兵临长安城下,城门处的那些百姓们,想跑都来不及了,而且很有可能会被天龙教的人给抓过去当攻城的肉盾!

李泽轩知道这一战会有许多人受伤甚至死亡,但他想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最大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伤亡,为此他撒撒谎、骗骗人又能怎么样?

“未时开城门?侯爷,这万一未时之前我们没能灭掉天龙教怎么办?”

刘仁轨虽然明白李泽轩此举的用意,但他还是有些担心。

李泽轩断然道:“没有如果!按我说的去做!趁天龙教的人还没赶到长安城之前,尽快将城门处的百姓全部给疏散,不得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