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观望(1 / 2)

逆水行周 米糕羊 2786 字 27天前

冬去春来,长安城外,渭水河畔,隋军云集,周军就在不远处的长安城内,若按兵力来隋军明显占了上风,可自从新年到现在,双方都一直在对峙。

隋军将领都在等,静待局势展,所以一直在观望。

这些隋军若要强攻长安不是没把握拿下,可接下来呢?

隋帝杨坚、皇后独孤氏、太子杨勇已经没了,朝中重臣大多陷在长安,隋国群龙无如今情况不妙,只要不是傻瓜就该知道良禽择木而栖。

择哪根木?

表面上看隋国实力还在,并州、洛州隋军主力还在和周军作战,胜负尤未可知,但国不可一日无主,几位皇子之中谁来继位?

谁继位都有人不服!

晋王杨广理所当然继位,可在洛州的秦王杨俊会服么?在益州的蜀王杨秀会服么?都是出镇一方的藩王,手里握有兵权,谁会甘心俯称臣?

当年南朝梁国的侯景之乱,梁武帝萧衍及太子完蛋后,即便后来侯景完了可梁国也跟着完了,因为群龙无所以各地萧氏藩王相互火并争皇位,偌大个国家瞬间瓦解为北朝所趁。

此时也差不多,兄弟阋墙不可避免,那么隋国完蛋也是指日可待。

周军即便放弃长安,死去的皇帝已经不能复活,事已至此没必要跟着隋国一起完蛋,所以没多少将领愿意认真攻打长安,如何利益最大化才是关键。

现在就投靠周军么?

太早,因为并、洛、益州方向均有军队正向长安赶来,要是投了周军,免不得要死战一番,万一周军撤退,那自己和士兵们的家眷怎么办?

至于攻打长安就更蠢,除了入城后能大肆劫掠一番的好处,坏处大把,周国迟早会灭了隋国,到时候算起账来吃不了兜着走。

更别陇右的各总管们还要坐镇治所提防突厥来犯,在长安外的勤王隋军相互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无人可以名正言顺节制诸将。

攻城?谁知道会不会有人已经暗中投靠周军,若是自己在攻城时被人在后背来那么一下,要多冤有多冤。

很多将领都在等,等几位宗室藩王赶来长安,再看看能否拿下长安,拿不下,那该“反正”就反正,拿下了,还得看哪家藩王实力比较强,免得站错了队倒霉。

众人心里门清,加上周国援军又赶到了几拨,双方实力差距在缩,所以勤王的隋军便这么顿步长安城外,都在观望,想着利益最大化。

举步不前的理由很多,什么粮草不足、什么周军势大,什么害怕将对方逼急了来个玉石俱焚一把火烧了长安,这罪过末将/下官可担当不起呀!

正是因为如此,长安城经历最初的几日混乱后,进入了一种微妙的状态:不战、不和、不进、不退。表面上看起来风平浪静,可实际上却是暗流涌动。

周军入城,当夜便攻入皇宫,城内的隋杨宗室自然要倒霉,即便是年幼的皇太孙杨俨也不例外,当年杨坚杀得宇文宗室血流成河,如今周军主帅、杞国公宇文亮报复也理所当然。

同时也是以防有变,免得哪个隋杨宗室逃出城去,成了勤王军的主心骨。

除此外,那些杨坚的心腹大臣该杀的杀,该抓的抓,连着一家老软禁起来,长安要是守得住还好,要是守不住的话

长安一隅,张\定转入某处院,房间内一人已等候多时,见着张\定将一袋珠宝放到面前,他笑得眼睛都眯成一条缝。

“不知那件事情”

张\定瞥了一眼云定兴,低声道:“你的事情,尚书令知道了,只是如今局势不明,一旦官军撤退,你怎么办?”

尚书令,指的是山南道大行台尚书令宇文亮,文绉绉的称呼应该是“宇文尚书”,但通常口语称呼没那么讲究,都称其为“大行台”或“宇文行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