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旅顺(1 / 2)

逆水行周 米糕羊 2520 字 27天前

多云,海面风浪渐急,总总征兆表明,再过数日就要有一场风暴到来,此时此刻,海面上大量船只正在航行,向着前方海岸线接近。

船只的前进目标,是前方海岸线上的一处海湾,海湾三面为群山环绕,唯独南面一口通往大海,口外礁岛耸立,宛若路旁一尊尊石像,恭候客人们的到来。

海湾内,北岸上,一座城池闪烁着火光,许多浓烟腾空而起,飘向阴沉的天空,又有许多船只停泊在距离海岸一里左右的海面,大量小船往返于海岸和海船之间,运送着各类物资和人员。

海岸边,数道栈桥已经成型,向着海面延伸而去,其中一道最长的栈桥,末端已经可以让大海船靠泊,船员直接卸下物资,装在推车上,直接运往陆地。

又有许多士兵,从海船上趴着网梯下来,乘坐靠泊的小船向海岸前进,登岸后,越过一片狼藉的沙滩,向着城池前进。

一片狼藉的城池,如今飘扬着周国旗帜,而众多旗帜之中,白蔷薇旗分外耀眼、

城头上血迹斑斑,战殁者的遗体,被人抬下去集中处置,而城池的新主人们,正在对“新家”进行修修补补。

暴风雨再过几日就要来临,留给登陆者的时间不多了,届时这里就会下起倾盆大雨,然后海面风高浪急,任何船只都无法在外海航行。

北洋贸易公司的武装队伍,如期攻克高句丽的海滨城池,接下来,就要赶在暴风雨来临前,让这处海湾变成船只的避风港。

辽东半岛,原为华夏故地,后来中原纷乱,偏居一隅的高句丽趁机蚕食辽东,于后燕末年,将辽东吞并,其中就包括辽东半岛。

自那时起到现在,已经过了将近两百年,此次周军北洋公司的武装队伍占据此处,就不会再离开了。

都里,是这处地方现在的名字,而在汉时,中原朝廷于此处设沓县,为辽东的重要海港,故而港区又名沓渚或者沓津。

后汉末年,位于江东的孙吴,派出船队北上,在这里登陆,和盘踞辽东的公孙氏联系。

到了晋时,此处称为马石津,东渡建康的晋国朝廷同样靠海路和辽东的慕容燕国(前燕)联系,使者在建康登船,于广陵下游入海,一路北上,以马石津为重要落脚点,前往燕国国都。

与此同时,数百年来中原海船前往高句丽、百济、新罗、倭国,都是从莱州一带北渡,抵达马石津后折向东面航行,东海各国海船西行前往中原,大多经过马石津。

如今,马石津故地为高句丽窃居将近两百年后,重回中原怀抱,按照朝廷的决定,这里将会改名“旅顺”,有“旅途一帆风顺”的意思。

当然要一帆风顺,这里是贸易船队自莱州出航、渡海北上之后在辽东半岛的落脚点,在此得到“旅途一帆风顺”的祝福之后,才能平平安安前往辽东半岛左翼、右翼,开展“和平、友好”的贸易活动。

至于沿途跳出来打劫的海寇,正义的北洋水师,有责任将其加以铲除。

水师提督熊吉回想着自己在动员大会上的发言,只觉得有些好笑,这种话他自己都不信,可想而知听众们也不会放在心上。

不过该说的话必须说,该表明的态度也得表明,此次军事行动,不是周国对高句丽宣战,而是本着“自由贸易”为宗旨的周国北洋贸易公司,因为海船在高句丽海域被劫,不得已采取的一次武装行动。

没错,北洋贸易公司的商船“青字八十五号”,本来正常航行在莱州沿海地区,后来被风暴吹到辽东海域,遭到不明身份船只的袭击。

总总迹象表明,这是高句丽水师冒充海寇出海打劫。

“青字八十五号”好不容易摆脱了追击,返回莱州港,北洋贸易公司决定向高句丽方面要个说法,于是在市舶司的同意下,派出了北洋水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