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真香(1 / 2)

逆水行周 米糕羊 3728 字 27天前

傍晚,可汗慕容伏允接见周国使者裴世矩,就周国皇帝赐予礼物一事表示感谢,然后重申吐谷浑愿与周国交好的愿望,希望两国边疆安宁,开展互市。

当然,这纯粹是应景的场面话,昨日贵族们议事,决定先防备周国,待得冬去春来,看局势再决定该怎么做。

周国没有交好的诚意,所以吐谷浑的贵族及国人们倾向于浑水摸鱼。

吐谷浑的使者抵达邺城,知道突厥的使者也抵达邺城,并向周国请求和亲,然后被拒,所以现在慕容伏允和贵族们边就想看看突厥是否会兴兵南犯,他们好趁机捞一把。

但在那之前,先得和周国维持友好关系,顺便再多捞些好处,所以场面话总得说得漂亮些。

慕容伏允装作对与周国做买卖很感兴趣,仔细问起两国间该如何互惠互利,而在座的王侯们也纷纷“饶有趣味”的提问,装出一副跃跃欲试的模样。

对此,裴世矩面上不动声色,向吐谷浑君臣们介绍起一个庞大的双边贸易计划来。

他不清楚吐谷浑君臣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但看得出对方在逢场作戏,此次出使吐谷浑,裴世矩做了最坏的打算,但即便知道可能会徒劳无功,他也要把戏演下去。

临行前,天子就向他交了底,说吐谷浑畏威而不怀德,如果不先教训一下对方,让对方知道不合作的后果,光是一味讲大道理,必然被对方当傻子糊弄。

一上来就耀武扬威,这样不好,天朝上国讲究的是先礼后兵,所以出使吐谷浑的裴世矩,要先表现出诚意来。

做买卖的好处,空口说终究太虚,他便用事实来向吐谷浑君臣讲解何为互惠互利。

两国互市,就是互通有无,周国地大物博,吐谷浑相比起来就有些寒酸,但羊毛却能买上好价钱。

周国的陇右织造司,有新式毛纺作坊,用的水力制毡机,以“针毡法”制作出质量明显高过传统毛毡的产品,所以新式羊毛毡的销路不错。

这样的新式羊毛毡,吐谷浑君臣已经见识过了,质量确实比传统“湿毡法”做出来的毛毡要好些,而价格却便宜。

陇右织造司又有新式毛纺织机,能够将羊毛纺成毛线,然后编制地毯或毛巾、毛衣,所以新式毛纺织品的销售量每年都在增加。

却因为羊毛供应不足,毛纺的产能受影响,比起日益旺盛的需求,毛纺织品的生产能力增长速度太慢了。

这都是原料供应不上的原因,所以吐谷浑这边若能大量供应羊毛,对两国都有好处。

羊毛贸易是其一,其二是周国如今想和吐谷浑合作,在吐谷浑国内推广种植棉花。

棉花即“吉贝”的新称呼,这种植物结的果实是絮状物,白花花的像花朵一般,以前都是被人当做观赏植物,但实际上这种絮状物(棉絮)却有大用处。

棉絮和绵絮一样,可以当做衣物的填充物,具有保暖效果。

填充着棉絮的衣服、被褥是为“棉衣”、“棉被”,御寒效果很好,而价格却比“绵衣”、“绵被”低很多。

更别说棉絮可以纺成棉线、织成棉布,棉布的品质和吸汗效果要比麻布好许多,所以周国国内对棉布的需求逐年暴涨,各地正在推广棉花的种植。

但因为中原从来没有种植棉花的传统,周国国内的梅花种植面积总体来说较小,陇右地区亦是如此。

陇右织造司的棉纺织业、棉花种植业正处于起步阶段,棉花种植面积小,所以希望吐谷浑这边也种植棉花,然后出售给陇右织造司的纺织厂,互惠互利。

吐谷浑的河煌之地,土地肥沃,正是种植棉花的好地方,又因为处于湟水、黄河的交汇处,所以水运便利,在当地采摘的棉花装船后顺流而下,可以很方便的运到周国。

周国如今对如何种植棉花颇有心得,能提供棉种以及技术人员,教吐谷浑的百姓种植棉花,只要吐谷浑这边下定决心,不出三年,河湟之地必然成为棉花的重要产区。

河湟之地变为棉花产区,不仅能为吐谷浑带来大笔收入,还能造福国内百姓,有了棉衣、棉被,漫长的冬天就不会那么难熬。

甚至还可以向周边蛮部出售毛纺织品、棉纺织品,以此获利。

听到这里,慕容伏允颇为惊讶,他觉得如果周国只是想骗他,编出来的谎话也太逼真了。

他看了看几位贵族,见着大家都不动声色的摇摇头,于是稳住心神,继续“认真”倾听,听周国使者为他描绘一幅美好的画面。

除了毛纺织、棉纺织,周国还打算和吐谷浑合作,一起发展奶酪制品业,共同发财。

奶酪制品,对于游牧民族来说并不陌生,羊奶、牛奶甚至马奶,都可以用来制作奶酪,而酪浆也是日常的饮料,对于吐谷浑各部来说,这没什么稀奇的。

然而裴世矩所说的奶酪制品,却是一种用新工艺制作的奶制品,那就是以羊奶、牛奶或者马奶为原料,制作成美味的干酪。

这种干酪近似于固体食物,耐存储,方便运输。

裴世矩让随从将一块大如砧板的圆形奶酪带上来,切好之后请吐谷浑君臣品尝,又命人泡好茶叶,请吐谷浑君臣一起品茗,顺便解一解油腻。

慕容伏允看着面前银盘里散发着奶香味的块状物体,有些犹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