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是太神奇了。
尚书令李允信问道:“此灯是谁发明的?”
宇文恺答道:“回尚书令,铁网隔焰,为一名道人偶然间发现,他有感于矿难频发,大量矿工伤亡,便将这灯制作出来,还亲自带着下井实验,实验效果出众”
“此灯可免矿内煤气爆炸,可谓控火有法,而天之四灵,南方朱雀主火,故而道人将此灯取名‘朱雀灯’,献给官府,虽然登记了专利,却是免费使用。”
众人听了颇为意外,为这位道长的义举赞叹不已,李允信又问:“原来如此不知这位道长,如今身在何处?”
“此事朕知道。”宇文温忽然开口,“这位道长造福百姓,朕本要厚赏,可道长却坚持不受,于是朕特许他到黄州五庄观修道去了。”
说到这里,宇文温看着大家:“煤气爆炸,是造成矿工大量伤亡的罪魁祸首,如今有了‘朱雀灯’,矿工挖矿时安全有了保障,但还不够”
宇文恺见着天子看向自己,接过话题:“陛下所言甚是,所以除了‘朱雀灯’,为保矿井安全,还得加强通风”
矿井通风,古来有之,矿井内不仅有易燃易爆的煤气,还可能有各种有毒气体,矿工吸入后轻则头晕脑胀,重则当场毙命。
所以如何将这些毒气排出矿井,并且让外界新鲜空气送入井内以保证矿工不会窒息、晕倒,是采矿者一直都在头痛的问题,千百年来发展出了不少手段,但效果总是不理想。
要么成本高,要么效果差。
当前的煤矿,多用风箱通风:一只风箱把井里的空气抽出来,一只风箱往矿井里吹气。
风箱的推动,先前是人力、畜力,后来是用蒸汽机,虽然用蒸汽机推动的效果还行,但成本不低,对于深度较大的矿井,通风效果也不好。
现在,有了新的通风技术。
接下来,宇文恺用玻璃模型模拟一个完整的矿井(剖面),在其中点起白烟模拟沼气(煤气),向天子及政事堂诸公展示了最新的矿井通风技术——火炉通风。
火炉通风的原理,其实就和烟囱通风原理一样:火炉加热空气,排出的热空气(烟气)沿着垂直烟囱向上升,而炉膛吸入周边空气,如此一来就让空气流通起来。
这种通风法,首先要在煤矿开凿两个垂直的通风井,一为进风井,一为出风井,连着矿道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空气通路”。
然后在出风井底、矿道一端设通风火炉,火炉排出的热气经由宛若烟囱的出风井上升。
矿道内的空气被火炉“抽”出去,地面的新鲜空气则经由进风井进入矿道,如此一来,使得矿道里的空气流通,甚至形成微风。
这样的通风技术效果很好,使得矿工们的呼吸通畅,与此同时,矿内弥漫的煤气及有毒气体随着气流流动,经由出风井被“抽”出地面。
当然,为了避免炉火引爆煤气,可以用铁网将火炉罩起来。
这种原理简单的通风技术,运行成本不高,效果却很好,火炉可以烧煤,也可以烧柴,只要保持炉火旺盛,就能保证矿道的良好通风。
火炉通风法也是在大冶矿山里率先使用,不仅可以用于煤矿,其他矿井都可以使用。
宇文恺用玻璃模型,展示了火炉通风技术的效果,众人见着模拟矿道的玻璃模型内代表煤气的白烟被抽出去,默默地点头。
矿难频发,造成大量矿工伤亡,这是个大问题,朝廷不能视若无睹,坐视无良矿主残害矿工。
如今,终于有了很好的解决办法,可以保证矿工的基本安全。
朱雀灯,制作起来并不复杂,而火炉通风技术,简单可行,所以这两项安全措施,必然能很快在各地矿井推广,极大的降低事故率。
所以,外界对于加大煤矿开采的非议,不久之后就会平息。
那么接下来,朝廷便可以加大力度,在各产煤区大规模采煤了。
就不知道在这场盛宴之中,座次要如何安排呢?
众人目光陆续聚集在宇文温身上,宇文温干咳一声,开口说道:“朕曾阅《左传》,知春秋时,晋国饥荒,求助秦国,秦国组织船队,满载大量粮食经渭水入黄河,再由汾水北上,将粮食送抵晋都。”
“如今,关中对于煤炭的需求与日剧增,该轮到晋地的煤炭南下,解关中燃眉之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