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九章 不负文武不负卿(1 / 2)

逆水行周 米糕羊 3867 字 27天前

次日,宇文温在宫中接见中书令王頍,王頍见着天子有倦容,不由得关心起来:“陛下,还请保重身体,莫要操劳太过。”

“嗯,朕知道分寸”

宇文温含糊的答道,他可不操劳,昨晚看了奏章之后虽然心中有疑惑,百思不得其解,却按时睡觉。

因为张丽华的表现不错,春宵苦短,所以差点睡过头。

仅此而已。

至于心中的疑问,现在就等王頍来解答。

宇文温捋了捋思路,开口问道:“关于这冗官,朕有一事不明,还请王卿剖析一二。”

“陛下请讲。”

“嗯,朕前几日看《魏书》,看到张彝父子死事,不知王卿有何看法?”

天子今日要问的问题,王頍早已预料到了,他知道天子看了自己的奏章,必然会有此问,所以胸有成竹的答道:“张彝父子,是为国而死,然则大厦将倾,一切,不过是徒劳无功罢了。”

张彝,北魏大臣,出身清河张氏,为清流名士,其子张仲瑀,于神龟二年上书,请求朝廷修改选官标准,排抑武人,不许武人任清望之官。

意思就是你们这帮武人莽夫当鹰犬就得了,不要整天嚷嚷着要在京城做高官。

消息传出,莽夫们沸反盈天,羽林将士马上哗变,冲击官署,要找张彝父子“讲道理”。

见着张彝父子不在官署,乱兵们便聚集在一起,抄起各种器具,浩浩荡荡冲向张府。

张彝被破门而入的乱兵打成重伤,没撑过几日便断了气,房屋被点燃,其长子张始均被乱兵投入火场,活活烧死。

洛阳作为京城,居然发生如此暴行,本该护卫皇宫的羽林军叛乱,公然冲击官署,虐杀朝廷大臣,按说应该严加惩处首犯及从犯。

然而最后的结果是朝廷杀了几个所谓的“元凶”,然后大事化小,“下不为例”。

张彝父子之死,源自元魏武人集团和士人集团的严重矛盾,朝廷的官位有限,但等着当官的人太多,也就是员多阙少。

文武集团为了争夺好的官位,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

眼见着情况不妙,吏部尚书崔亮出来救火,对于如何公平选官给出了一个解决方案。

那就是停年格。

停年格,为了保证大家有官做,于是不问才能,授官一律依年资分先后。

凡有空缺职位,不问贤愚,选年资老的人优先叙用,这就是所谓停年格。

以后世的说法,就是论资排辈用人。

崔亮的停年格,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就连他的外甥也出言相劝,说这种做法太糊涂,简直是选官制度的大倒退,后来也有很多有识之士说,这个制度实行后,朝廷(魏国)就再选拔不出人才了。

毫无疑问,停年格(论资排辈)是很僵化的选官制度,但王頍认为,这是无奈之举,因为当时魏国的冗官情况严重,文武之间斗得眼睛都红了,崔亮推出的这个办法,纯属救急。

问题在于,京城贵族和士族集团要减少官位竞争者,想来个釜底抽薪,直接切断武人的上升通道,那些好官职,全都没有武人的份,于是怒火中烧的武人们,开始蠢蠢欲动。

朝廷无力化解这个矛盾,因为员多阙少,所以只能靠崔亮提出的“停年格”来和稀泥,以求“不负文武”,结果这稀泥和了十来年还是没和下去。

矛盾最后终于爆发,那就是六镇之乱。

这段历史,宇文温前不久看《魏书》,大概有所了解,所以当他看到奏章里,王頍给出的解决方案时,觉得莫非自己的江山要完,所以要用一个跟“停年格”很像的办法来解决冗官问题?

“陛下,微臣等所议‘循资格’事宜,虽然弊病也有,但有相应措施预防,所以利大于弊”

王頍先说了崔亮停年格的历史,然后向宇文温解释,解释政事堂诸公争论多年才定下的“循年格”是什么意思。

循资格,和停年格一样,作为选官制度,以年资为擢用官吏的条件,说白了就是论资排辈,大家靠着资历排先后来接受任用。

这种制度,明眼人一眼就能看出弊病很大。

庸碌之辈,混日子熬资历就能有官做,那些能力突出的官员,因为年资低,所以即便做出再多政绩,也得老老实实排队熬,极度不公平。

乍一看上去,循资格和停年格一样,但实际上有不同。

要说不同在哪里,却得从目前的选官制度说起,王頍拿出资料,宇文温见着这些资料厚得像一块块砖头,眼皮跳了跳,说道:“待朕仔细看过,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