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一章 生机勃勃(2 / 2)

逆水行周 米糕羊 2441 字 27天前

许多给地主作佃农的百姓,眼见着务工比务农划算许多,纷纷涌向附近商埠“做工”。

与此同时,因为工场、种植园在增产,需要借钱周转,于是各柜坊的放贷业务也开展得如火如荼,归国使节带回来的好消息,宛若春风一般吹过中原大地,吹起了一片生机勃勃。

广阔的市场,使得实业主们有了增产、扩大经营规模的动力,火轮船的不断改良,让身处长江中游等内陆地区的实业主也能参与到海贸中去。

而随着电报线的通电,身处长安的东主们,可以“居中指挥”,随时和海港以及自家产业进行联系。

前途和“钱途”一片光明,所有人,都向着美好的明天努力。

不过,这一切,本来是很难发生的。

以承天府(黄州和鄂州)为例,如今承天府登记在籍的户数已经超过了五十万户,以一户五口计,就是有二百五十万人在承天府常住。

加上在承天府务工的“暂住人口”,过路商旅,承天府的人口超过四百万,这其中绝大部分人,都是脱产(脱离农业生产)人口,自己不产出粮食,还要消耗大量粮食。

光靠承天府的土地,根本就养不活这么多人,若没有足够的人口支撑,工、商、矿业又如何繁荣得起来。

多亏朝廷持续了将近二十年的汉沔大开发,形成“荆湖足、天下熟”的局面,来自汉沔地区的外销粮,很方便的经由水路运抵承天府,养活了承天府的居民。

有了充足的粮食供应,才撑起了承天府那异常发达的工、商、矿业,没有汉沔大开发这个前提,其他都是妄想。

汉沔大开发,持续了近二十年,若不是天子极力支持,持续那么多年投入人力物力开发汉沔乃至荆湖地区,哪里会有今天的局面。

不止承天府受益于粮食增产增收,两淮,两湖,河南、江南乃至河北,都因为朝廷坚持不懈的兴修水利、推广铁制工具、推广新式耕作技术,才迎来了粮食连年丰收的大好局面。

粮食供应充足,才能养活更多的脱产人口,让工、商、矿业蓬勃发展,让各地工场、作坊、种植园、港口、商埠忙碌起来。

这就是吴明感受到的生机勃勃,而他自从结束守丧后,迎来了又一次重任:作为‘河淮线’勘察使,到淮北主持河淮铁路勘察事宜。

这一去,估计大半年才能回来,一想到司马令姬要留守长安主持家务,不能陪伴身边,吴明就有些内疚,见着时候不早,便去扯司马令姬手中的账簿:

“莫看了,赶紧睡吧。”

“哎呀莫闹,妾还要准备资料,明日入宫等皇后垂询。”

“垂询?是开会吧?”

“是呀,不开会不行,那么多事情要协调。”

吴明闻言无语,见着司马令姬要忙的事情还很多,干咳一声:“那,我也来帮忙整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