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一十二章 放手(续)(1 / 2)

逆水行周 米糕羊 3374 字 27天前

大街上,微服出巡的宇文温和杨济化身路人,悠闲地走在街边,边走边谈,满身轻松,但谈话内容却不轻松,

“陛下,恕微臣直言,制度再好,也得靠人来执行,而人性,总归是趋利避害的。”

“举个例子呗。”

“譬如李唐安史之乱时的潼关惨败。”

“一上来就投剧毒,这话朕如何接?”

宇文温“啪”的一声甩开折扇,潇洒地一边摇扇一边走,走了几步,说:“朕已经尽力了,儿孙自有儿孙福,管他呢?”

宇文温的态度很直接,杨济心中明白:“原来如此,臣知道了。”

天子这段时间又对制度进行改革,在门下省设谏议院,在中书省设翰林院、枢密院,说是要完善制度,杨济现在这么说,算是犯言直谏。

不过既然天子心里有数,杨济就不好再多说。

“说真的。”宇文温看着来来往往的行人,面色淡然:“人死如灯灭,两眼一黑,便再没知觉,子孙后代做得再出格,朕又有何办法?”

“玄宗一世英名,老了老了,晚节不保,潼关之战,本来哥舒翰只要死守,坐等河北局势好转即可,届时叛军退路被唐军截断,不战自溃,安史之乱也就提前结束了,不至于天下沸腾,开元盛世一去不再。”

“玄宗在急什么?很简单,杨国忠跟他说,哥舒翰恐怕有拥兵自重、拥立太子的嫌疑,于是这位坐不住了,逼着哥舒翰决战,待得战后就收兵权,结果呢?败得一塌糊涂。”

“你说得没错,制度再好,也得靠人来执行,即便皇朝名臣大将如云,若皇帝出昏招,谁也拦不住。大把趋炎附势的人,为了迎合上意,把制度当儿戏。”

“但那是他们的事,届时朕早已不在人世,又能如何?”

宇文温的态度就是“尽人事、听天命”,他费尽心机搭建起来的制度,若是子孙后代乱来,那么这些制度就是纸糊的房屋,没什么用。

封建王朝的死结就在皇帝,皇帝无人可制,所以皇帝就是一个最大的不稳定因素。

若有人能制得住皇帝,那么这个人迟早取而代之变成皇帝,于是各种制度在为所欲为的皇权面前,基本上无力招架。

皇帝有才能、有眼光、有自制力,那还好,要是碰上个熊孩子,若大家业也就算不被败掉,也会被挥霍得所剩无几。

宇文温现在和杨济说这种话,其实心态有些悲凉,人死如灯灭,他再能干,死后也干涉不了儿孙的行为。

但是,他还抱有希望,那就是靠利益集团而不是什么忠臣来掣肘皇帝。

利益集团是一个个由无数人组成的群体,可以说虚无缥缈,却又切切实实存在,皇权之剑再锋利,最多多砍几个人头,想要把利益集团斩草除根,那是难上加难。

然而利益集团并不是好相与的,控制不当,不仅会伤人,还会吃人。

明末的晋商,还有东南士绅,可以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国家利益,看着国家、百姓坠入深渊,却可以心安理得高谈阔论,迎接新主子。

那么,如何处理好皇权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

宇文温有自己的看法,那就是制度化的权力博弈,皇帝尽可能通过政治妥协的方式实现和利益集团的双赢,而不是双输。

当然,不按游戏规则来的人或利益集团,这种游戏规则必须有能力将其消灭,不然规则的权威性得不到保障,谁也不会把柜子当回事。

所以,宇文温引入代议制度,让利益集团们能有制度化的权力博弈途径,参与到中枢决策中来,并且避免让这种博弈走向失控。

那么,这些利益集团有了在体制内主张、保护自己利益的有效途径,卖国的可能性相对降低。

与此同时,皇帝虽然有兵权,但要摊牌的代价过大,以至于只能妥协,那么,只要中原保持对外的技术碾压,就能把国内矛盾转移到国外去。

他现在,给国家制定一套相对完善的政治制度,有很大概率保证国家熬过数十年时间,迎来工业时代的降临。

到时候,帝制转变为君主立宪制,皇帝变成吉祥物,再怎么作死,也搞不乱国家。

权臣们可以当首相,一样掌大权,又有制度保障,不需要和皇帝翻脸,两边相安无事,算是总结了自魏晋以来权臣和皇帝一山不容二虎的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