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星期,法军损失二十万兵力,而且主力被逐出德意志地区,按道理应该承认失败,接受和谈了。但拿破仑总理却下令继续动员新的軍队,法军后备军还没动员起来呢,法军极限兵力可以超过130万人,可不等后方的新兵送到,普鲁士波兰軍队就已经气势汹汹的杀过来了。
拿破仑认为自己兵力不足,他决定后撤,撤往萨尔堡再说。但此时法国人惊讶的发现,在法国境内,普鲁士人利用法国铁路调动軍队,竟然比法国軍队还快。结果拿破仑的軍队没能全部撤出去,被分割在了萨尔堡和斯特拉斯堡两部分,拿破仑本人十分不幸的,跟着十万士兵被包围在了斯特拉斯堡。
经过一天半的炮轰之后,拿破仑总理选择投降。这就是为什么大家认为普鲁士赢在克虏伯大炮上,因为跟历史上一样,拿破仑在被炮击后,选择了投降。事实上,一战之前,大炮一直都不是一个杀伤性武器,死于大炮的人比步枪要少的多。而这场战争中,法军的步枪明显好于普鲁士波兰軍队,老兵和军官比例极高的法军,进攻精神也强于普鲁斯波兰軍队,但法军就是输了,输的很惨。
输的原因只有一个,输在了组织能力上,法军的混乱和松散管理,在对付北非的部落武装的时候,还能占尽优势。
可他们在北非打的是很少超过千人的治安战,而不是大兵团作战。严重缺乏大兵团作战的经验。拿破仑也建设了参谋总部,可却流于形式,专业的参谋人员,根本就压不住一个个老兵痞,这些老油条将只会舞文弄墨的参谋耍的团团转。
法国軍队中一直流行一种反智倾向,都觉得读书无用,耍嘴皮子无用。拿破仑总理试图鼓励军人学习,但却受到普遍的反对。法国元帅麦克马洪一再宣称,假使他发现任何军官的姓名在一本书的封面上出现,他就会立即将这位军官从升迁名单中剔除。
这样的风气,对比普鲁士軍队中,军官们踊跃发表军事论文,毛奇甚至写过,可以说是天差地别。作为书呆子身份的参谋们,怎么可能在这样的法军中得到尊重,他们编制的作战计划,怎么可能有人服从。
当法军还在按照拿破仑一世时代的方式,先将大兵团集结起来,然后缓缓开进的时候,毛奇指挥的軍队,却可以做到以团为单位,分散进军,毛奇甚至研究了法国的铁路网,制定出了如何利用法国交通设施的计划。他的軍队,分散前进,在计划中的决战地点汇合,听起来似乎很危险,许多军事家多次评论普鲁士必败,其中就包括恩教主,但每一次普鲁士都赢了,毛奇指挥下的普军,就是有这么高效的组织能力。
结果就是法国人总是发现,在他们面前的敌军总是比他们多,总是比他们跑的快。
就这样三战之后,拿破仑总理被俘,作为执掌法国大权的实权派,他的被俘,在法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
法国皇帝小拿破仑是一个不太关心政治的人物,以前的政治都托付给他的叔父掌握,现在叔父被俘,他六神无主,反对派上台。
法国政府明智的求和,但双方的条件没有谈妥,在英国支持下普波軍队向巴黎进军。
法国人寻求中国的帮助,这时候皇帝立刻召开内阁会议,讨论这个问题。并且向议会要求权力,让议会授权,必要的情况下,皇帝在来不及得到议会同意的情况下,可以直接向軍队下达命令。
议会陷入了扯皮中。
这是周琅猜到的结果,他就是要让议会去扯皮,将中国伪装成一个政治虚弱的国家。
因为周琅觉得,此时还不具备进行一场世界大战的条件,而且他打算通过这次事件,锻炼一下议会应急的能力。
调整一下中国政治的反应速度,做好迎接世界大战的准备,下一场世界大战,一定要解决所有挤压的问题。
让中国可以通过一场战争,奠定霸主地位,让世界彻底进入中国治下的和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