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李自成一干人等离了大同府一路快马加鞭,当晚就赶到了阳和卫。</p>
阳和卫在大同以东,距离大同府百二十里。</p>
由于此地地近边塞,向称要冲,寇犯宣镇之顺圣诸处,天成、阳和,其首冲也。</p>
故而明隆庆四年宣大总督便移驻此地,而大同东路参将这移驻天成,相互呼应,以便及时应对鞑虏入侵劫掠。</p>
如今宣大总督张凤翼已死,原大同巡抚叶廷桂又分身乏术,故而经过一番商议之后,最终决定让原大同总兵王世仁驻守此处。</p>
那王世仁入了城,安排了李自成、宋献策、李国樑一干人等住处以后,急急忙忙整顿军务去了。</p>
宋献策不由扯着李自成、李国樑等人道:“老道士我仔细想过了,这样不成!”</p>
“大同至宣府四百三十里,大军如何赶路,也尚需四五日功夫。”</p>
“兵贵神速,不如就有李将军带领大军押后,我和李国樑、姬龙凤带着几个护卫先行一步。”</p>
“我等一人三马,日夜不休,只需疾行一日一夜,便能赶到宣府。”</p>
“这......”宋献策此言一出,李自成却不由犹豫了起来。</p>
虽然说这宋献策名义上是李自成部的军师,当他遇到无法决断之事,也经常他请教。</p>
但是给借给他几个胆子,敢真把他当作军师看待?</p>
由于当初李自成起了心思,故而这宋献策名为军师,实为监军。</p>
这一次如此行险,万一监军出了什么差池,自己又身处嫌疑之地,到时候有口难辩,该如何向舜王交代?</p>
那宋献策人精一般,一看李自成这神情,如何不知他心思?</p>
他不由笑道:“张维世比张伯鲸如何,当初那榆林城墙不也没挡住老道士?”</p>
“再说这张维世,耽搁了这许多日子不曾下决定,显然是举棋不定、患得患失、左右为难。”</p>
“正所谓:不看僧面看佛面,哪怕看在舜王数十万大军的份上,也不会为难老道士。”</p>
“这......那好吧!”李自成沉吟了片刻,突然想到自己若是阻止老道士前往,那丢了宣府的责任更是跑不了,只好点了点头应了他。</p>
只是那宣府总兵李国樑不曾经历过此事,闻言倒是吓了一跳。</p>
他有心拒绝和老道士宋献策同去,然而却又恐遭人耻笑,一时间心中七上八下,忐忑难安。</p>
且说众人计议已定,又一路上疾行了一百二十里,早累的够呛,各自歇息去了。</p>
独李国樑辗转反侧,难以入眠。</p>
开什么玩笑,就带几个人去见张维世,不怕被对方一刀砍了?</p>
也不知过了多久,好容易刚合上眼,不意就听到有人喊自个。</p>
那李国樑起身一看,正是宋献策、姬龙凤数人。</p>
“您老这是?”李国樑一头雾水。</p>
“到点了,该上路了。”老道士笑容可掬道。</p>
妮玛,李国樑气的差点想打人:老子还没睡呢,怎么这么早?</p>
“由此往东三百一十里,不早点出发不成啊!”好像听到了李国樑的疑惑,老道士笑着解释了一句。</p>
“好吧,稍等!”李国樑身为一镇总兵,兵贵神速的道理也是懂得,他只好胡乱收拾了一番,然后带着武器、铠甲、包裹便一道出发了。</p>
由阳和向东六十里,便是天成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