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萧家庄的马车上,太子承乾问出了心中的疑惑,“姐夫,您到底是怎么想到的办法?那些去官办学堂的学生,也不过是以前落榜的寒门子弟,怎么教书三年以后,就能考中这么多人?难道仅仅是凭借教学相长吗?”</p>
萧锐似笑非笑的看着太子,“竟然看出来我用的是官办学堂的老师,这个答案是谁发现的?”</p>
李承乾答道:“是国子监下辖管理官办学堂的一个六品主事,他对所有学堂的教书先生比较熟悉,要不然大家还蒙在鼓里呢。父皇召见了他,但他却说不清楚您是怎么让这帮落榜考生三年高中的。”</p>
“哦?这么说,是陛下让你来问的?”萧锐惊讶道。</p>
额……</p>
李承乾挠了挠头,诚实的答道:“姐夫,我也想知道。”</p>
萧锐没有吊胃口,而是直接宣布了答案,“很简单,我在考题上动了手脚。”</p>
考题?</p>
“不能吧,出题的是您,但一起命题、审核的人可不少,如果考题有问题,那不可能通过命题审核的。”李承乾不信。</p>
萧锐笑道:“世家贵族子弟,自幼饱读诗书,学富五车。这是他们的优点,但高高在上,傲气冲天,不够平易近人,不能吃太多的苦,这是他们的缺点。很少有像王汲善和裴东来这种的,出身贵族,却不自恃身份、自命清高,愿意折节下交,甚至深入体验民生疾苦的。”</p>
“所以,对付这帮人,我们不能考他们的经义道理,那就成了比拼背书了。我们考现实中解决问题的能力。”</p>
“而治理国家会遇到很多事,军事、外交、财政、民生、治灾、邢狱等等,大到三省六部制定国策,小到县衙官吏断案家长里短。”</p>
“贵族世家子弟们眼界足够,兴许能够回答上来那些大方面的问题,但却不一定能处理好民生小问题,特别是不了解民间疾苦,处理不好百姓的日常事务矛盾。我着重考了他们这些小事情,他们答不上来,就只能靠意会猜想了。”</p>
嘶……</p>
这、这,这有点偏袒作弊吧?</p>
李承乾惊呆了,“那帮审核的大儒没发现吗?”</p>
萧锐自信的说道:“呵呵,也许有人发现了,但当时我是主命题人,而这些考题却又出的巧妙,事虽小却蕴含大道理。圣人老子说过,治大国若烹小鲜。我们录用人才,最终都是要放到最不细细考验斟酌?”</p>
“相比于考一个二十岁年轻人战略国策、百年大计,呵呵……不如考他们怎么处理邻里关系。二十岁,能有多少经验?谈国家大计只会背书空谈。”</p>
“三省六部的事,还是要从官员里面选拔,只有经历过历练的能员干吏,才敢说自己的献言献策利国利民。”</p>
“这也是为什么历任科举考试,全都让学子们从底层做起的原因。”</p>
“可历代科考却走偏了路径,净考些不实用的,好端端的科举考试,成了人家结党营私任人唯亲的工具。”</p>
这番话,让李承乾惊讶不已,细品之下,却觉得十分有道理。</p>
“姐夫,幸好有你,要不然大唐尽是些尸位素餐的庸碌之辈,一个个都只会谋私利,若是这样,大唐怕是会步上前隋的后尘。”</p>
萧锐呵呵笑道:“没那么夸张。朝廷还是有能人的,君明才有臣贤。前隋失败,虽说是有人在背后使坏,但也是因为大业帝好大喜功,三征高句丽,步子太大,累死了大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