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民意不可不听(四)(1 / 2)

赤旗 赵子曰 1434 字 2天前

曹幹先请张适把他的意见与诸人说了一遍,然后自又把不在场的张定的意见,与诸人说了一说,张定已然走马上任,他上班的地点在县寺,故未在营中,都说完了后,他说道:“叔方和孟功的意见就是这样。诸位大兄,你们都是啥意见任城咱打还是不打都来说说吧。”

胡仁拍案说道:“校尉,我觉得孟功的话说得对这是民意啊,并且那个叫什么史禹的,愿意为咱内应,既然已经有了民意,又有内应,为何不大得打”

王敬谨慎,说道:“亢父周围沼泽不少,不利於行军,也不利於攻城,是不是打,且需多思。”

胡仁笑道:“王大兄,你万般皆好,唯有一点,就是太小心了。若如你说,鲁县是不是也不好打城坚兵多。任城是不是也不好打,咱初来乍到。可怎样鲁县、任城咱不都打下来了任城且是不费一兵一矢小心些是好的,但不能过分小心。太小心了,还能干成什么事”

王敬说道:“是,胡大兄所言甚是,不过校尉,以我之见,小心无大错,咱还是小心些好。咱现下虽已得任城,毕竟咱们到任城的时间还不长,又虽经扩军,部曲连老卒带上新卒,也就是四五干人,切是万事须得小心啊打亢父的话,用兵不会少,一旦失利,损兵折将,如何是好只怕任城这边,也会出现问题了岂不得不偿失此是在下愚见,敢请校尉斟酌。”

曹幹摸着短髭,笑道:“这个气氛很好嘛,赞成或者不赞成,都可以说。大家畅所欲言。以后凡是咱们军议的时候,咱们就都保持这个作风。我在这儿定个基调,言者无过,任何意见,在咱们的军议上都可以说、可以提。”顿了下,问戴兰、李顺、高况等的意见。

戴兰说道:“郎君,你肯定是已有主意,你说你的意见吧,我都赞成”

曹幹笑道:“戴大兄,我的意见我还没说,你就赞成了”

戴兰说道:“郎君高瞻远瞩,比我等不知强过多少,郎君的主意一定是对的,我为何不赞成”

这话说的理直气壮,帐中诸人即使有不同意见,也没法反驳。

胡仁摸了摸胡须,说道:“戴大兄此言,很是,很是。校尉,你是不是有主意了是何主意,说来给俺们听听吧这亢父县城,咱打,还是不打”

曹幹问李顺、高况,说道:“李大兄,高大兄,你们还没说呢是何意见”

却是曹幹这部义军,不算尚未操练出来的新卒,现下已有五个能战之曲,如果再加上张曼暂领的刘让那个曲的话,就是六个能战之曲了。果然是打下地盘之后就不一样,一如刘昱在海西时,短短时日内,招兵买马,募粮募械,实力转瞬即得大增。

李顺、高况两人的意见,或与王敬同,或与胡仁同。

赞成胡仁意见的是高况,他以为亢父可打。

李顺有点犹豫不决,稍倾向王敬的的意见。

所谓“军事民主”,在做决策之前,就得让与会的人员把他们各自的意见都做个陈述,这样,既能集思广益,更大的好处是,同时也能使与会的所有人员都有“参与感”,换言之,对自己这部义军也就都能有“主人翁”的意识,有了“主人翁”的意识,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起来了,而主观能动性一起来,不但是当前讨论的这个问题,以后不论是遇到任何问题,每个人便亦都能积极主动。但是话再说回来,民主之外,尚有集中,一味的单纯民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那是做不了任何决策的。是以,诸人的意见发表完后,曹幹开始“集中”。

他环顾诸人,说道:“诸位大兄的意见都说了了,我也说说我的看法吧。我的意见是,亢父可以打。王大兄和李大兄之所忧,有道理,但胡大兄那句话说的好,小心是好事,可咱也不能因为小心,而什么事都不做了。王大兄、李大兄担忧的是,亢父的地形不利围攻,万一咱失利,损失兵将过多,可能会影响到咱们在任城现有的局面。这个担忧不无道理,然以我之见,要想解决此忧,也好办。咱兵到了亢父以后,可以先试着打上一打,如果史禹的内应起了效果,或者是一打,发现能打,那咱就打反过来说,如果是史禹的内应没能得成,且如王大兄所言,亢父周边多洼地、沼泽,确实难攻,那咱就撤兵便是。诸位大兄以为何如”

这是个万全之见,能打就打,不能打就撤,便是王敬、李顺听了曹幹此语,亦不反对了,两人俱皆点头说道:“校尉小郎的这个办法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