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1 / 2)

苏绾抬眸看了眼赵珩,摇摇头,拆开宋临川的来信。

北境一别,宋临川说要来信自己并未放在心上。回到汴京又遇到纪元朗搞事,秦王旧部设局,她早忘了这回事。

去南境回来第二天就是除夕,秋雨好像提过信的事,又好像没提。

她忙忙乎乎都记不清了。

苏绾看完一封,随手将信纸递给赵珩,从抽屉里拿了张铺开,提笔写记录。

这封信的内容,是宋临川跟她请教如何抓到皇叔的把柄,再不济,把太后的势力打掉也可以。

“说了什么”赵珩接过她递来的书信,低头往下看。

宋临川送来这么多书信,应该是想跟她讨教,如何平定东蜀内乱。

东蜀的探子自上个月起,便没法将消息传出来。最后一次来消息说,宋临川在布局针对他皇叔,有可能会发生内乱。

他这边收不到探子的消息,不知如今的情况如何。

从东蜀送信过来,寻常书信大概二十天可到汴京。探子飞鸽传书,三四日便到。

按时间算,此时的东蜀应该已经陷入内乱。

“宋临川遇到的问题和你差不多。”苏绾扬了扬眉,拆开第二封,继续往下看。

宋临川遇到的问题,不比当初赵珩未登基前遇到的简单,还没处理好。

太后的势力比他想象的要庞大。他找到了个不是特别完美的办法,一边去讨好太后,一边放对皇叔不利的消息,让太后忙于灭火。

效果与预期相符,太后的势力逐渐暴露,但新的问题出现,皇叔的布置比之前又加快了许多。

苏绾把剩下的信全部看完,重重往后一靠,捏紧了信纸不出声。

东蜀内乱了。

在原著中,赵珩登基后曾亲自领兵出征讨伐东蜀,还将宋临川杀死在龙椅上。

她不记得当时东蜀是因为内乱,还是别的原因,才让赵珩有足够的底气出兵。只记得宋临川的父亲暴毙,他匆忙登基。

这场战役过后不久,萧云敬和柳云珊大婚,全文大结局。

苏绾缓缓抬起头,目光复杂得看着赵珩。

她不希望这场战争发生,然而心里清楚的知道,自己阻止不了。

宋临川在最后一封信上说,他登基后皇叔起兵反他,东蜀陷入内乱,他可能没法再来汴京看她。

这个世界所发生的很多事,因为赵珩和她而改变,注定要发生的事依然避不开。

即便她不把最后一封信给赵珩,他安插在东蜀的探子,也会将消息传到汴京。

沉默良久,苏绾最终还是把最后一封信递给赵珩,无精打采地说:“东蜀乱了。”

赵珩拿走那封信,目光复杂。

她犹豫这么长时间,他不用看信的内容,也知道东蜀发生了什么。

粗粗看了一遍,赵珩抬起头,笼在灯下的墨色瞳仁遍布杀意,“我即刻通知表兄集结二十万赤虎军,从北鹿攻入直取东蜀国都,为舅舅报仇。”

舅舅因父皇昏庸而死,但东蜀也难逃其罪。

“我不赞成你出兵。”苏绾扯了扯嘴角,从灯罩里透出来的光照亮她的面庞,乌黑干净的眼眸深处有微弱的光芒在跳动,嗓音也低了下去,“北梁如今没有灭掉东蜀的实力。”

赵珩避开她的目光,墨色的瞳仁慢慢覆满了冷意,脸颊也如结了霜一般,哑声开口:“错过这次机会,我便很难再动东蜀。舅舅身首异处,无数将士拼了命,也只抢回尸身。”

那一仗北梁大败,舅舅为了掩护其他人逃走而被擒,头颅被东蜀大军挂在城门上风吹日晒。

北境驻军损失了五千先锋营的兵力,也只抢了身子回来。

这么多年来,他忘不了舅舅死不瞑目的模样,忘不掉那些将士的哭声。

这个仇,他一定要报。

他以为,她会支持自己这个决定。

“可你得冷静想想,此举会让北梁付出怎样的代价。”苏绾取了一支笔,理智给他算账,“军饷粮草这些你都要准备,这一仗半个月打不完,他们必然合力御外。届时便会不停拉锯,互相耗着。”

在原著中,这场仗打了将近半年,北梁最后打赢了东蜀却也伤亡惨重,民不聊生,汴京遍地是乞丐。

她了解赵珩,他素来不是冲动的人,舅舅在他心中的分量,无人能比。

也理解他此时的心情。

慈父一般的舅舅,身首异处被人鞭尸。

他的愤怒他的自责和满腔恨意,是多年来支撑他的唯一力量,他若是无动于衷才可怕。

对刻骨仇恨都漠视的人,也不会真心在乎黎民百姓。

她也清楚的知道,趁人病要人命,这样的机会确实难得。

知道这一战,不会因为自己阻止而改变。

然而北梁的实力,并不允许他此时出兵趁火打劫。

靖安的灾情尚未缓解,南诏因为蝗灾闹得散兵四处作乱。北梁一动,只会让三个国家都陷入无休止的动乱。

半年都不一定能够彻底平息。

就目前来说,北梁的朝局最稳定。

只要北梁不动,东蜀内部的纷争迟早自己消化,南诏缺粮的情况也会得到缓解。

而北梁则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抓民生和基建,增强国力将东蜀和南诏甩到身后。

“我很冷静,舅舅和镇守北境数万将士,不能白死。”赵珩低下头,极力克制发火的冲动,不让自己失态。

她说的都是事实。

越是这样他才越难受。

错过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报仇之日遥遥无期。

“他们没有白白牺牲,北境以外数十年的安定,是他们用鲜血和性命换来的。”苏绾倾身过去,抬手轻拍他的肩膀,“他们都是英雄,应该铭记。”

赵珩不说话,身上的冷意散发出来,搭在桌上的手缓缓攥紧拳头,手背的骨节一点点白成一线。

他想复仇而不是铭记。

苏绾感觉到他的紧绷和隐忍,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沉默下去。

她不喜欢战争,不喜欢自己得来不易的家,陷入风雨飘摇的境地。

在现世时,她没感受到过家的温暖,没有感受过被家人记挂的幸福。

可是在这个这个世界她都拥有了,她再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单打独斗,再也不用听爸妈互相指责,成为他们的发泄对象。

这里有懂事听话的弟弟,有开明和蔼的奶奶,有愿意包容自己的爱人,有忠心耿耿的合作伙伴。

她没有远大的志向,便是在现世,也不过是希望自己参与建设的每一座桥,能够稳固运行。希望修出来的每一条路,能把所有人带去更好的远方。

她想要自己的小家更好,想要这个国家更好,并且为之而努力,逐步去实现每一个规划。

眼下,她前期的努力可能都要付诸东流。

好不容易拥有的一切,怕是也要失去,她必须阻止他。

“这次我不能听你的话。”赵珩双手撑着书桌站起来,双目赤红,“无论你怎样劝我,我都不会改变心意。”

苏绾怔了下,仰起脸目不转睛地注视着那张俊逸绝伦的脸,艰涩开口,“你若一意孤行,日后便无需再踏入苏宅半步。我不喜欢任何形式的战争,当初去找铁匠打造武器是为了自保,不是为了侵略。”

知道他的身份后,她便取消了这个计划。

历史上因政见不同而反目的夫妻不在少数,她想和他继续走下去,最稳妥的做法便是不入朝堂,不参与任何博弈。

不私自屯兵。

书房安静下去,烛火摇曳照亮两人的脸庞,气氛胶着。

苏绾保持着仰头的动作,整颗心一点点往下沉,觉得自己可笑至极。

在这件事上用分手威胁他很幼稚,很异想天开,甚至有点圣母。

她不是一国之君,现在也不是在梦境里,那些国恨家仇她没有经历过,体会不到那种深埋在骨子里的复仇欲。

北梁被东蜀侵扰多年,自己送上门的机会白白放过,便是赵珩不出兵,驻守北境的将士也不会同意。

她在为难赵珩。

赵珩目光深深,明知道她是为了自己好,为了整个北梁的百姓,分析也全都在理,心中还是冷静不下来。

多少次午夜梦回,他都能清晰看到舅舅的头颅,挂在东蜀城池的城门之上。梦到舅舅上阵之前说,北境这条线要守到他成为储君登基之时。

舅舅没有等到他登基,上阵后再也没能归来。

甚至连全尸都没有。

赵珩用力闭了闭眼,将苏绾的模样深深刻入眼底,一言不发地开门出去。

他需要一个人静一静,再跟她争执下去,他怕自己会说出难听的话伤了她。

房门打开复又关上,冷风灌进来,吹翻了桌上的信纸。

苏绾坐回去,思绪纷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