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素家长沙,幼而事佛,经禅之暇”
钟鸣写得极快,甚至老金都还没反应过来,钟鸣就已经写了两行字
这些字基本上都是一笔写就,每一行都只有五六个字,等写到第四行的时候,墨迹已经明显变淡,但钟鸣却仿佛意犹未尽,一直写到第六行,“遂担笈杖锡”的“担”字,几乎已经快要无法辨认,这时候钟鸣才再度蘸墨,继续运笔如飞。
钱会长,美术馆长,麦克米伦,依依,还有姜婉娜等人,全都在看着。
看到钟鸣写的这么快,麦克米伦本能地发出一声嗤笑。
他懂,认得汉字,下意识就觉得,这是在胡写嘛
但是转头一看放在玻璃柜子里的自叙帖,麦克米伦愣住了。
很像非常像
仔细看,有一些非常细微的区别,但这至少说明了钟鸣并不是在瞎胡闹,他是在认真写
钱会长、老金和美术馆长都懂书法,看到钟鸣一落笔,就知道这确实是真功夫
尤其是老金,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盯着,他们这些非常喜欢书法的,基本上能把自叙帖从头到尾都背下来,钟鸣每写一个字,他就在心里验证。
“积有岁时,江岭之间,其名大著”
“昔张旭之作也,时人谓之张颠,今怀素之为也,余实谓之狂僧。以狂继颠,谁曰不可”
甚至忍不住地想要拍案叫绝,写得太好了
自叙帖,是天下第一草书,而且是狂草。里面很多字形,只有研究过书法的人才能辨认,一般人看过去,就跟看鬼画符一样,根本看不懂。
可在懂书法的人眼中,这些“鬼画符”,却饱含着极为珍贵的艺术价值
很快,钟鸣从桌子一头写到了另一头,老金赶忙来到钟鸣右边,双手小心翼翼地托着长卷,钟鸣则是继续把长卷展开,往后写。
老金正好借这个机会看了个爽。
很快,又写了一段,这回钱会长站在老金旁边,也有样学样地捧着,顺便近距离一饱眼福
观众们都看呆了,这待遇,没谁了
两个书法协会的书法家在这给钟鸣捧着长卷,而且脸上都是一副跟饿死鬼见了吃的一样的表情是什么情况
就连美术馆长跟刘先生,也都看呆了。
尤其是刘先生,他收藏崔承禄临写的自叙帖这么长时间,早就看过很多遍,现在看到钟鸣写的自叙帖,真的跟那副崔承禄临写的版本非常像
至于哪个更好他还真说不上来,这得专家才能分辨。
钟鸣写的很快,全文六百余字,写了很长的一卷。
不是为了快而快,关键自叙帖是狂草,怀素在写的时候,也是意兴所至,在灵感的催促下写出来的。如果单论历史地位而言,“草圣”是张旭,可“天下第一草书”的名号却属于怀素的自叙帖,可见这幅字是灵光一闪之作。
要更好地写出这种感觉,就是要快,怀素的自叙帖中有很多字是墨迹半干的状态,就是因为写的太快,不愿意停笔来重新蘸墨。
而在写的时候,要重现这种感觉,同样需要极高的技巧,墨不可太浓要适中,否则干笔飞白太多,而且速度提不高,但墨也不能少,一旦断墨可能就要影响整篇书法的结构。
钟鸣把笔放下,长出了一口气。
累,真累
全篇几百字都是一口气写完的,中间不能停顿,而且,草书的字形是极为严格的,因为一点一划都不能马虎,转弯的角度、大小、弧度也不能超过规矩,否则草书就无法辨认,也就失去了最基本的记载的作用,那就成了败笔。
显然,钱会长跟老金也是最明白这一点的,两个人面色激动,在从头到尾地看。
他们想看看,钟鸣写的这幅字,跟崔承禄写的这幅字,到底有什么不同之处
如果是外行人看到这两幅字,会觉得非常像,可在钱会长跟老金这种专业的书法家眼里,区别太多了
崔承禄的自叙帖,虽然也是临写了怀素的原作,但主要还是临其意而非临其形,很多地方加入了自己的一些习惯和见解。毕竟,崔承禄是书法大师,临写自叙帖是为了让自己的水平有所提升,不是单纯地为了写得像而写。
所以,崔承禄的那份自叙帖里面有很多地方,跟原版是不尽相同的。
钱会长捧着自叙帖,激动地跟之前的那些记载中的信息一一验证。
“据记载,怀素书法的外形已达到以圆破方,化方为圆,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一些无外框的字,已经塑造出圆的字形,却又万变不离方形,故圆中有方,方中有圆,方圆互用”
“大破大立,大疏大密,夸张变形,万态争呈原来如此,原来如此”
钱会长跟老金两个人看得有些恍惚,难掩满脸的激动之情
刘先生看到这一幕,也完全懵了。
这什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