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分道扬镳(1 / 2)

一九一一年十二月四日,在武昌的“各省代表会议”正在进行之时,不甘落后于湖北的上海,趁机抢先一步,以陈其美上海、汤寿潜浙江、程德全江苏三个都督的名义,邀请各省留沪代表举行会议。

汤寿潜17,原名震,字蜇先或叫蛰仙,浙江萧山人。清末民初实业家和政治活动家,是晚清立宪派的领袖人物,因争路权、修铁路而名重一时。他的遗言“竞利固属小人,贪名亦非佳士”可谓自己一生写照,他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做出的贡献将永留史册。

程德全1930年,字纯如,号雪楼、本良,四川云阳今属重庆人 。

其为廪贡生出身,光绪十四年年,程德全赴黑龙江入副都统寿山幕。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沙俄入侵东北,受命赴前敌督队,积极筹战,后任黑龙江营务处总办。次年,擢升直隶州知州。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擢升道员,赏加副都统衔,署理齐齐哈尔副都统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擢升黑龙江将军。光绪三十四年1909年,任奉天巡抚 。宣统元年1910年,调任江苏巡抚,参与预备立宪。宣统二年1911年十一月一日,程德全被推为江苏军政府都督,成了第一位参加革命的清朝封疆大吏。

参加会议的有各省留沪代表:沈恩孚、俞寰澄、朱葆康、林长民、马良、王照、欧阳振声、居正、陶凤集、吴景谦、流兴甲、赵学臣等人。

江苏都督程德全,浙江都督汤寿潜,上海都督陈其美这几位实力派人物,和著名的民主革命家章太炎,蔡元培等人也受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决定:暂定南京为临时政府所在地。为统一军事指挥,会议选举黄兴为临时政府大元帅,黎元洪当选为副元帅。

黎元洪当选是章太炎先生力争的,“黎先生究系首难的人物,不可辜负他。现在大元帅已选定,请设一位副元帅,并选举黎先生任之。”

于是,黎元洪被选为副元帅。

得到沪上的代表开会并做出决议的消息,汉口开会的这些代表很不满。说好了的,上海留一个人,只是做为留守和“联络声气”之用的联络人员。怎么会摇身一变,开起会来,还自做主张的搞出这么重要的决议。

汉口的代表们立即致电上海,要求取消所做出的决议。

黎元洪随即致电各省都督:“现据来电称,沪上十四省的代表,推举黄兴为大元帅,元洪为副元帅之说,情节甚为支离,如实有其事,请设法声明取消,以免淆乱耳目。”

浙军司令朱瑞也持反对意见,他说黄兴在武汉打了败仗,无法服众。在革命党内部,也有人反对黄兴而抬举黎元洪。

如章太炎便说,黄兴曾在武昌“受黎督委任为汉阳司令,不得以部将为主帅”为理由,力主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

陈其美、宋教仁等人,迫不及待的把黄兴推出来当这个大元帅,说到底是为了把临时政府的领导权抓到手中。急中出乱,也过于草率,理所应当的遭到各方的反对。

最后,黄兴自己都不好意思了,明确表示无意于当这个大元帅,而是推荐黎元洪为大元帅。

上海方推举大元帅虽然受挫,但他们提出的临时政府设在南京的决议,还是被各方所认可的。

因为,汉口和汉阳失守后,武昌已经成为了危城,怎么能把临时政府放在危城呢首义圣地也不可以。

而既然临时政府所在地变成了南京,按着湖北军政府自己的逻辑,“各省代表会”也自然应当放到南京。于是在鄂在沪的各省代表又都奔往南京,湖北军政府暂时执行中央政府的职责,当然也就不存在了。

于是便有了,南京各省代表,推举黎元洪为大元帅,黄兴为副元帅的决议。

人还是那二个人,正副的位置变了,黎元洪满意了,回电表示:“元洪伏思,大元帅原为组织临时政府刻不容缓之策,黄君克强宏才硕画,自足胜大元帅亡任,乃谦让不居,屡推元洪承乏。亢洪才识平庸,伺敢当此重任然勘电所载,苦大亢帅不在临时政府时,即以副元帅代行其职务。既有此明文,亢洪始顺代表诸公之请,承受大元帅名义,即委任副无帅执行大元帅一切职务。”

原来,黎元洪也是个权欲心很重之人,他现在已经拉开架势,问鼎更高权力了。这个大元帅他还真想当,只是又想当大元帅,又不想离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算徒有虚名,也要把这大元帅抓在手里,委托副元帅黄兴代自己执行大元帅的职务。

黄兴也有脾气呀让你当副的你不干,给你正的你又不管事,拿别人当傻子吗

黎元洪和黄兴都迟迟不到南京上任,南方各省仍然是无人领军。幸好不久中山先生回国,使这个难题终于得到解决。

后来也有过南北议和谈判地点之争,湖北同样没争过上海。

由于失去了主导权,南京临时政府組成时,除黎元洪获挂名副总统外,其余首义元勋,无一受到重用。

前面提到了,蔡济民、蒋翊武、张振武、吴兆麟、吴醒汉在临时政府均榜上无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