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千六百七十一章 监军(1 / 2)

要知道,他们在济州岛建了几十个马场,战马存栏两万多,还有上万匹种马。

这么大的财富放在岛上,没有重兵把守也不安全。

唐学志也没想到,自己竟然开始为兵力不足感到头疼。

他决定将近卫军,再扩充三万,使其达到六万人的规模。

此时,不算海外驻军以及水师战船,唐学志能调动的有神武军有六千人,近卫军三万人,虎贲军三万人。

一共六万六千人,除掉海峡岛、济州的防守力量,他能动用的也就五万多人顶天了。

这点兵力,如果全部用来打仗,将会是一支庞大的力量,但现在还得分兵防守鞑子,绕是他们都是新式陆军,几万人也显得略有不足。

新扩编的三万人,将会从济州、琉球、九州、海峡岛等地的乡勇中选拔。

唐学志的村堡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全民皆兵的制度,青壮从编入乡勇的那一刻开始,就要接受基础训练。

有需要时,只需从乡勇民壮中挑选成绩优异者,重新整编,加一训练。

由于这次征兵人数较多,唐学志听取了陈公赞等人的建议,从吕宋、婆罗也征调了一部分名额。

半年前,唐学志率军入辽,就下令,让方正义等人抓紧新枪生产。

方正义等人也几乎是以每月一百支的速度推进。

不过新枪成本太高,加上原来的兵马,对火铳缺额就达上万支,老是的燧发枪还得生产。

终于在唐学志即将带兵出发的前夕,海峡岛再次送来了五百支新式步枪以及二十万发子弹。

随军出征的这段时间,小荷的小腹悄然隆起,再带她去豫北已经不合适了。

唐云鹏这次带人崭露头角,立下了不小的功劳,不过上回他就已经被朱由检盯上了。

再去豫北,恐怕会再次进入朝廷的视线,万一下回,朱由检抓着不放,自己也没什么好法子。

唐云鹏带着少年观摩营,到辽东,也算是出尽了风头,相信经过这一仗,他们每个人都会有新的感悟。

唐云鹏少年队从海峡岛出来时,才一百多人,现在已经是五百之众。

新军扩军在即,唐学志也开始有了组建少年旅的想法。

从辽南回去的少年,每一个都有跟鞑子作战的经营,相信少年旅的战斗力也不会差。

大军出发的前夕,唐云鹏就带着两艘穹甲船,从长生岛启程,返回唐城。

新送来的五百支快枪,一百支装备亲兵营,两个近卫旅,各装备两百支。

这样,唐学志手上就有六百人装备快枪,虽然用的还是纸壳弹,却属于撞针试的枪械,填装速度比燧发枪快了不止一倍,跟后世汉阳威力差不多了。

六百名全副武装的士兵,整齐站在校场上,等待唐学志的检阅。

和其他士兵不同的是,他们身上衣服和甲胄都已换成了迷彩和防弹衣,头上的盔冒换成了类似后世的圆形钢盔。

气息全然一新,再加上每个士兵背着的清一色的步枪,完全是一副后世军队的样式。

就连唐学志自己看着都有些热血沸腾,有一种重回军旅的感觉。

“将军,只可惜连珠炮还差些火候,要不然,弄几门放在军中遇到叛军贼子,可就得劲了。”李大山看着这支新式军队,心里非常的期待,恨不得立即奔赴战场。

他也很想知道,一支这样的人马,遇到叛军会有什么效果。

“杀鸡焉用牛刀,有这些快枪,对付叛军足以了,给兄弟们放假两天,三天后,准时在港口登船。”唐学志淡淡的回答。

“是”

自动化武器,用来对付叛军,确实太浪费了。

现在还处于纸壳弹到铜壳过度阶段,铜在大明可是管控金属,有铜直接铸造成铜钱不香么。

一颗铜蛋壳,足足能够铸造好几枚铜钱,一千铜钱就是一两银子。

当然,铜壳弹成本可不止几个铜钱那么简单。

按照贺元龙估计,一颗铜壳弹的成本,应该在五十个铜钱左右。实际上和原先火铳发射的成本差不多。

每分钟三百发的射速,打出去的都是大把金银。

三天后,大军在盖州港缓缓登船,这次唐学志只出动了五千骑兵,多余的战马则转移到了皮岛和长生岛,分配给了刘小刀等人。

与此同时,海峡岛的补给船队,也开始准备出发了。

豫北、湖广等人,已经成了李闯等人的老窝,加上连年干旱,蝗灾,早已是赤地千里,唐学志不可能等着朝廷来补给。

虽然朱由检答应给先给五十万两银子军费,但银子也还没他们手上,何况到了豫北,有银子也未必能买到粮食。

海峡岛的土豆面、压缩食品,才是最好的军粮。

辽东的冰雪开始融化,万物复苏,生机勃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