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人斗了两句口,东方明就再次沉默了下来,看着外面的景致发呆,那些河边的水车,远方中某种隐隐传来的叮叮当当响声,飘向半空的黑烟,都在催发着他内心的那个渴望。
就算再也不能回去,我也搞清楚这个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
“武库令裴续,恭迎司空大人。”
一个谦卑的声音,让东方明从沉思之中再次醒来,这才知道,武库已经到了,赶紧整理了一下衣着,掀开车帘,跳了下去。
是像个车夫一样跳了下去,而不是像其他朝廷大员那样,保持着应有的仪态在下人的搀扶下缓缓沉稳的走下去,仅仅这一个动作就让迎接他的武库官员们看傻了眼。
双脚踏在青石铺就的地面上,东方明缓缓打量着四周的一切,发现从门口看就是一个寻常衙门,根本没有自己想像中热火朝天的大跃进场面。
武库里只要有职位的大小官员全在道旁迎候,方才说话的那名叫做裴续的官员小心翼翼解释道:“库房和三大工坊离府衙还远,大人要不今日先歇着,明天再去下面视察吧。”
东方明一愣,这才知道武库有多大,他本想一两个时辰就能视察完,可看样子恐怕一天都不一定够。
他有些失望,本来打算马上就见见打铁的老师傅们,与工人同志们亲切握手一番,却不想还要再等一日。
司衙大门全开,官员们分成两列,迎接着司空大人的到来。
东方明当先走了进去,宫玲尾随其后,夏侯仁带着东方营侍卫们沉默地跟在二人的身后。
司空大人这奇怪的仪仗再次引起了一众官员的窃窃私语,这些官员也算见过世面,可也不明白这位年轻大人前来视察为何带着个内宅丫鬟,而且看这丫鬟的架势,仿佛也不太把司空大人放在眼里,走路都是抬头挺胸的,一点下人的礼数都没有。
不少官员自然而然想得歪了,认为这肯定是大人房中相好的丫头,初得宠幸,这才被惯得没上没下,脸上不由得都露出了会心而猥琐的笑容,只差笑出声来。
进了衙署大堂,众官员向东方明请安之后,便依次在衙上坐好,等着东方明训话。
东方明对于武库的情况还不是十分熟悉,而且这也是他第一次开衙坐堂,所以感觉总有些奇妙,想着反正也要在这儿待上一天,便随便讲了几句赖天子洪福,以后还要同心协力的开场废话,便让众人先散了,只等着明日正式开衙。
众人散去后,他只是单独留下刚才接待他的裴续,裴续年纪约摸四十左右,头发已经有些斑白,一双眸子却是精光四射,滴溜溜乱转,一看就是个精明圆滑的人物。
东方明示意对方坐下,也不说什么废话,很直接地问道:“本官初掌武库,给我讲讲武库的情况。”
裴续作为武库的司库官员,打从一个多月前东方明刚当上司空时就做好了准备,今日一见东方明问话,赶紧将自己准备好的武库情况娓娓道来。
他当然明白,东方司空初来武库,在武库里并没有什么亲信,如果想尽快掌握局面,那一定需要在库里找个值得信任的人,而自己身为管理武库的武库令,近水楼台,自然要赶紧爬,才不会辜负老天爷给自己的机遇。
这武库虽然没有什么对外职权,却是汉朝极为要害的部门。
武器是战争的工具,武器的生产是胜利的保证。而汉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营工场,都具备大规模制造武器装备的能力,构成了庞大的军械生产体系,而维持这个体系运转的核心,就是长安的这座中央武库。
军械生产事关重大,汉朝历代帝王都极力将其掌握在自己手中,到了此时,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生产监控机制。
首先,从经费上控制各地军械坊的运营,由大司农统一自国库拨款,进而加强中央对整个军械生产体系的调控。
其次,从源头抓起,各地出产的铁矿石有很大一部分是直接运到武库,由武库直接锻造,中央武库生产能力饱和后,才由地方铸造。
最后,地方铸造生产的军械必须运送到长安的中央武库,各郡县和诸侯国不得擅自留用,再由朝廷统一发放调配,如此便形成了强干弱枝、内重外轻的武器配置格局,便于中央对地方的驾驭。
这次汉成帝刘骜更改了很多朝中官员的职责,进一步加强了对武库的控制。此刻武库事务的最高决断权掌握在天子手中,监督管理权交给了大司空东方明,而管理调配权交给执金吾毋将隆,此举可以防止任何一方对武库的恣意专擅。
领导权与管理权实现分离,双方各司其责,互相牵制,从而确保天子对武库系统的绝对控制。
东方明听着连连点头,这名武库令裴续说话极为利落,谈话间便将武库当前的状况讲的清清楚楚,武库三大工坊的职司,各司库官员的派系,无一不落。
“这几年朝廷也没有对外用兵,为什么支出连年增加”东方明翻阅着眼前的账册,向裴续发问。
裴续谄媚地笑着说道:“大人有所不知,这些年朝廷虽然没有打仗,可是各地盗匪猖獗,地方上剿匪损耗的兵器、盔甲、箭矢等物都有大幅度增加。”
东方明哦了一声,也没有说什么,只是看似漫不经心地翻阅着一卷卷的账册。
但他心里却是清楚的很,什么剿匪,全是鬼话,都是各地诸侯囤积军械的借口。
他看似随意地问道:“除了剿匪,还有没有别的原因”
裴续偷眼向上看了一眼,见东方明看得似乎并不仔细,陪着笑说道:“除此以外,还有一个原因是朝廷近年来对武库所铸的军械要求越来越严苛,而一应工序、配料就只有三大工坊的领头官员知晓,所以三大工坊以保证质量为由,逐年在增加预算,下官也不得不上报朝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