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纲等几位大儒见过面,梁宝玉就遁匿了。
即便是他这样无法无天的混账,面对几名大儒也感觉到了深切的压力,梁宝玉一瞬间就明白这些人被李二陛下请来农学执教的原因了。
这些人不但学识渊博,而且背景干净,为人处事自有章法,和那些垄断者学问的门阀世家没有太多瓜葛,同时,一个个年高德韶,即便是最不着调的纨绔,在他们面前也都会变成听话的小绵羊。
这本就是梁宝玉此前和李二陛下约定好的事情,只是他没有想到,李二陛下竟然能够找来李纲这种层次的大儒来任教。
关于农学扩建之后招收生源,如何教导这些学员,开设什么样的科目,在最初梁宝玉制定的方案计划书中就已经写的明明白白了。
农学绝不仅仅只是教授大家农耕的手段,数理化知识、天象地理、航海船舶只要梁宝玉能够想起来,能够有个大略概念的后世带来的知识,他都想要一股脑的灌输给那些农学的学员
大唐或许在后世其他人眼中,只是一个落后蒙昧的封建王朝,可在梁宝玉看来,这近乎是这片土地上最好的时代之一。
唐军的军卒以自己的勇猛威压着四方,国内难得的拥有着一段时间能够持续极长的稳定发展时期,一旦能够牢牢把握住这个机会,奠定大唐在这个世界上的优势并且延续下去,那么在这片土地上勤勤恳恳耕种了无数年的华夏民族,将会收获到丰厚的回报
于民族之间讨论得失利益,是梁宝玉最为热衷的事情。
而在这个年代,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利益得失,远比后世更加纯粹,虽然也会有迂腐之人非要蒙上一些虚伪的面纱,甚至更有甚者当真把那些只配说给别人听的道德当做行事的准则,但并不妨碍大部分人都是清醒的。
梁宝玉相信,只要自己构建的农学能够稳稳当当的发展十年,那么本就应该光耀千古的大唐将会插上一双更加强劲有力的翅膀
长孙冲醉心于试验田,这家伙现在已经完全沉下心思,不再为那些立竿见影的项目、祥瑞痴迷,而是领着一帮农学专家开始摸索着改良麦种。
“研究早就有了成果,前段时间更是收获了一种亩产翻好几倍的新麦种,可惜种出来的麦子留种之后,第二茬产量就下降了许多,到了第三茬产量甚至比不得现在大家都在用的麦种。”
穿着粗布麻衣蹲在地头的长孙冲犹如普通的老农,新麦种的失败让他打不起精神。
优良粮种的高产遗传性状无法延续,这技术难题放在后世也没人能够攻克,种子公司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才能一直存在,你一个唐代刚刚学会种地的纨绔,凭什么能够把这种难题解决掉呢
“长孙兄何必气馁能够被老祖宗世世代代一直选择的麦种,必然是有原因的。”
梁宝玉这个伪农学专家,早已经无法在专业方面给予长孙冲任何指导了,“我也曾经听司农寺的皇甫老大人提起过,司农寺中并非没有高产的粮种,可都因为无法留种最后被放弃了。
长孙兄,咱们农学如今扩建了,试验田更是要多少有多少,不如多培育一些良种,然后分发贩卖给能够顾及到的人家多产出一斤粮食也是好的嘛。”
这话明显给了长孙冲启发,但将麦种贩卖给农人这种提议太过新潮,长孙冲无法接受,农夫本就是地里刨食的穷苦人,若是为了优良的麦种,再从他们身上扒下来一层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