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二十一章 改流(2 / 2)

渐渐地,有传闻出来:“朝廷将起大兵,无分顺逆,诸苗府一同要征。”

王尔善也听到了流言,并在第一时间宣布这是谣言,然而一点用都没有因为解副帅有样学样,把架勒则溪今六盘水附近圈为军屯,而且,还把拒不服从大局的土司思慕奎一家都给宰了

这还了得思慕奎跟安邦彦打过仗,不仅无过,而且有功啊然而在王尔善正要找解忠仁算账的时候,陈其愚送来一份从他家里搜到的重要情报:安邦彦写给思慕奎的一封书信。这是个有力的旁证,因为尽管没有思慕奎通逆的直接证据,但安邦彦的信里则明确写到非常感谢其送来的解忠仁部的军情

事实摆在那里,王尔善不由得不信:兵力军资几乎分毫不差若不是这厮通逆,安邦彦怎么可能对明军军情知道得如此详细

于是解忠仁算立功了。

要说,这陈参将真是个人才,不仅向王大人提供了很多安贼内部的重要情报被他依为膀臂,张芳和解忠仁更是将其视为莫逆之交这不,他还为二位大帅朋友找到了一条发财的好路子:卖军粮。

平日里有军屯保障军头们还时不时找朝廷要粮,何况战争期间除了兵士们体力消耗大需要吃更多的粮食才能有力气拼命,部队频繁的调动就一定需要及时运输保障,途中耗损自然就大得多、此外,大量临时征召的民伕要吃、运粮队要吃、遭遇强敌袭击时要烧、难民需要安置果腹因此,遇有战事,粮草的消耗量是个天文数字。尽管明军在大方驻守而非野战耗不得那么多粮,然王尔善是贵州巡抚,贵阳的例子摆在那里,因此向前方运输的粮草都是只考虑最大运输能力而非实际需要。

这就出现了一个新问题粮食太多了。

当然哪个将领都不会嫌粮多。有天在小院“商议军情”时,陈参将几句轻描淡写的话叫二位大帅高兴的心情凉了半截:“银粮银粮,在他处,银未必能当粮,粮却一定是银。可咱们黔省却不一样,银可当粮,粮却当不得银。”

“怎么可能”张芳马上反驳道,“俺在贵阳那阵,粮可是金贵的很,比银子好太多了,一升米能卖四两银呢”

“大哥那是非常时期,兄弟说的是平时正常光景。比不得的。”陈其愚笑道。

解忠仁凑趣地问道:“此话怎讲,兄弟说说看。”

“咱们黔省雨水多,天气又潮湿得紧,任你屯再多的粮也没用,尤其是现在夏秋季。发了芽固然会损耗很多,若是霉变,整仓的粮便全变成毒物,猪羊都喂不得,眼睁睁全要弃掉。可谁也没听过银子会长毛吧二位哥哥,这是不是粮当不得银啊”

二位对视了一眼,都想起自己营里粮站堆得冒尖的谷仓,不由变了神色,惊道:“这可怎么办”

陈其愚有些为难:“办法倒不是没有,可是唉,太难,太难,还是算了。反正都是朝廷运来的,朽坏就朽坏吧,好在坏的也不是咱们自家腰包里的银。”

“那怎么行”

“兄弟你这话不对咱们仓里的粮便是咱们自己腰包里的银”

张解二人急了,同时一把推开各自怀里拥的女子异口同声道。

“可”陈其愚还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兄弟你直说嘛。咱爷们之间还有啥不能讲的”

陈其愚闻言好像下了决心:“兄弟倒是认识不少寨子里的头人首领。打了这么久的仗,各寨都没多少青壮还能耕作,大家都缺粮。可他们钱也不多,就算把粮运出去,估计最多也就能卖个五六成的价。而且,这种事总有些风险,要跑不少寨子,联络的人若是路上被他营的官兵查了就很麻烦”

“嗨,俺还以为啥大事呢价钱好说,反正烂在仓里一文不值,卖多少算多少,又不是咱们自己种的,大哥你说是不是这个理”解忠仁一拍大腿向张芳望去。

“老解说得对这事哥哥就交给兄弟你了,回头哥哥给你一整套遵义的令旗令箭,俺老张看看哪个狗杀材敢拦阻本帅的堂堂军使”

陈参将果然不负所托。没多久,二位大帅营里满仓的粮就变成了兜里白花花的现银虽然只卖了半价,但毕竟是白捡的,谁不开心啊营兵们不够吃也没事,只要别成批饿死人,继续找王抚尊要呗,理由多的是

为了表达感谢,更为了表现亲如手足坚如磐石的兄弟情谊,二位大帅硬是要把陈兄弟拖去哪个酒楼大喝一场可想来想去,还是这个小院环境最舒服,饭菜也最可口,于是二位拍着胸脯慨然表示,将来到了遵义,或者铜鼓卫,一定好好做一场东

至于哪些寨子头人买了大明的军粮这等小事,二位大帅才懒得问难道还信不过陈兄弟么

其实真正的买家只有一个。

他叫安邦彦。

网上不少记载的人名为余文火曹,个人觉得这个名字比较怪异,疑为诸多记载引用摘抄的都是同一处来源。又查了一些史料,也没找到同期福建御史的名单,因此无法确定这样的真知灼见在大明实属罕见,所以为了表示尊敬,尽可能保留本名,故在文。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xgbqg。梦想手机版阅读网址:xgbq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