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八章 矛盾(1 / 2)

烽火十国 青璃居士 2096 字 2天前

说实话,李源看到那一批破烂盔甲兵刃时,其实心里何尝不想骂娘,甚至有一种将这些破烂堆在一起当着两名朝廷官员的面前焚烧成灰烬的冲动。但李源明白决不能这么做,穿越而来经历过这么多的事情,本就处事有计的李源已经变得愈发老谋深算,对事情的考虑也深刻了许多。

任何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自然都有其发生的缘由,在不了解这种缘由的情形下做出不恰当的举动,那是一种莽撞幼稚的行为。

譬如眼前的这件事情而言,皇帝李璟爱子心切,如今郑王李从嘉仍迟滞在朗州未归,而天使韩熙载正是带着使命起来,为的便只是顺利将郑王带回金陵,所以按理来说,李璟是绝不希望在这节骨眼上发生任何变故的,至少眼下朝廷与李源之间仍有些甜情蜜意,哪怕是表面。

何况李璟仍然把李源当枪使,马上便要进军桂管,南下攻汉,送来这么一批上不了台面的残次品,对接下来的战事必定不利。

皇帝既然是这个想法,底下的朝臣则更没有理由如此,因为如今的朝堂几乎皆为郑王一党所把持,郑王李从嘉的利益乃至生死,对他们来说至关重要,左相徐铉等人是绝不可能做出这种举动,竟然任由这一批破烂物资替换钱粮送至朗州,这是不合逻辑的一件事情。

那些老狐狸并不愚蠢,不可能不知道李源接到这批物资时的反应,也应该知道此事对郑王回朝并没有好处,但这些破烂却依旧送过来了,其中必有缘由。

故而,在没弄清楚这缘由之前,李源是不会轻易表现出任何情绪的。

毕竟再破烂的物资也是物资,这些盔甲兵刃虽然破烂不堪,但还是有些用处。这些东西可以重组,盔甲可以重新修补,那些锈迹斑斑的兵器也可以磨得锋利,再不济可以在军器监回炉重铸,总是能物尽其用。

如今军器监正在全力加紧研制生产军备,但供给的重点以扩军整编后的武平正规军为主,并无法照顾到各州县的团练兵马,故而这些物资还是有点用的。至少从这方面考虑,便没必要冲动而去拒绝这些物资。

午后的宴席上,李源也确实问出了缘由。虽然这两名朝廷官员说话很是谨慎,但在堂堂朗州大都督的殷勤招待下,在美酒佳肴的伺候下,他们还是招架不住,话里话外透露了不少的信息。

在两名官员醉醺醺的话语中,李源得到了两个重要的信息。一是,金陵军器监制造出的盔甲兵刃最近正在全力供应驻防洪州的镇南军,这支人数共达十五万的兵马正在全力更换武备。二是,枢密使魏岑亲自下的命令,要求全力供应洪州的兵马,并亲自下令让这批破烂物资替换部分钱粮运往武平。

虽然两位官员并没有说明这两件事的具体情形,但李源自然敏锐地感觉到朝中发生了大事。

镇南军是卫国公宋齐丘手下统领的节度兵马,所辖水路兵马十五万三千人,治所在洪州府今江西南昌,位于长江中游腹地,是威慑吴越、闽地的最重要的力量,在李源的武平军横空出世前,亦被称为各节镇中最骁勇善战的兵马。

这几年虽然战事颇多,但拥有十五万兵马的镇南军却鲜少出动,因为这支兵马的忠诚度,连皇帝也吃不准,这还得追溯到宋齐丘的父亲宋诚,英年早逝的宋诚昔日便是唐朝的镇南节度副使,因此宋氏父子在镇南军中的影响力非同一般,这支兵马也是为何皇帝对宋齐丘极其忌惮,却不敢唐突动手的重要原因。

宋齐丘自请隐居于池州境内的九华山后,却没有舍去镇南军节度使一职,只把镇南军兵马尽数交托于几名心腹大将,传命日夜操练安抚地方,如今镇南一镇算是安宁,除了江南人多粮足之外,也是因为这十五万兵马的巨大威慑力。

现在,这两位官员透露出朝廷正全力给镇南军兵马换装备,按照正常状况下南唐节度兵马五年一换装的原则,这次换装来的有些突兀。

上一次镇南军的装备全面更换还仅仅在两年之前,这是李源上任武平节度使之后才知道的南唐节度兵马换装的原则,而宋齐丘所属的节度兵马提前换装,显然是违背这个原则的。

只有一种可能才能解释这次朝廷的决定,那便是这镇南军兵马要打仗了,而且敢通过枢密院敕令正大光明地发出,说明这场仗还是经过皇帝允准的,这是唯一可能的解释。

至于为何枢密院会给武平运来这些破烂的装备,李源却还是难以索解。这些装备明显是不能装备兵马的,就算拿换装之后的旧武备运往武平,也比给这些压仓底的破烂装备要好的多,莫非只为了恶心李源这等狭隘心思不知徐铉等人到底用意是什么。

不得不说,李源的嗅觉是灵敏的,从两名官员透露的消息中也确实判断出了一些风向。但李源却并不知道朝廷中的局势远比他所想的那般扑朔迷离。这一次朝廷给镇南军兵马换装也确实是即将督促镇南军展开军事行动,但这其中的台前幕后的具体情形,李源自然是一概不知。

实际的情形是,南唐朝廷之中的局势自从徐铉、魏岑、李征古等人上位后便产生了化学反应般的效果。随着冯延巳流放、陈觉病休,在很短的时间内,朝政便正式由以徐魏李三人为核心的郑王一党接掌,而皇帝李璟不知是否装聋作哑,竟然对他们肆意任免官员、结党营私的行为默许了下来。

例如沈肇,这位徐铉的好门生,为官以来无甚政绩,却得以升任吏部尚书进入核心决策层,明显是有所偏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