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顶点 <a href="http://www.xbiqudd.com" target="_blank">www.xbiqudd.com</a>,最快更新曾国藩 !
这天上午,周家勋、张光藻、刘杰就要上路了。京津古道接官厅里,曾国藩带着丁启睿、马绳武、赵烈文等人摆了一桌简单的酒菜,他要亲自为代百姓受过的天津地方官员敬酒饯行。
与一般的犯官不同,周家勋等人并没有套上枷锁,只是摘掉了顶翎,褫去了官服,一个个满脸阴晦,委靡不振,穿着便服的曾国藩亲出厅外,将三人迎进内室,然后恭请他们上座。周家勋忙说:&quot;老中堂亲来送行,已使犯官感激不尽,岂敢再僭越上座。&quot;张光藻、刘杰也说:&quot;犯官不敢!&quot;&quot;今日事与一般不同,你们权且坐一回,老夫尚有几句话要说。&quot;看着骨瘦如柴的总督那副恳挚的模样,周家勋等人只得告罪坐下。戈什哈上来,给每人斟了一杯酒。曾国藩端起酒杯颤巍巍地站起,慌得座上的人全部起立。
&quot;今天是三位进京受审的日子,大家的心里都不好过,也无心喝酒,老夫借这个形式,不过说几句话而已。我敬各位三杯酒,各位都不要推辞,且听我说说心里话。我先请大家都把手中的这杯酒喝了。&quot;众人都不敢推辞,只得喝下。丁启睿说:&quot;老中堂,您坐下说吧!&quot;大家都说:&quot;请老中堂坐下。&quot;&quot;都坐下吧!&quot;曾国藩坐下,也招呼大家坐下,然后沉重地说,&quot;老夫奉太后、皇上之命,来天津处理民教之案,感慨良多,教训良多,悔恨良多。&quot;说到这里,曾国藩停下,拿起手绢揉了揉昏花的眼睛。昔日那两只给人印象极深的三角眼,因为眼皮的松弛、眼角的多皱,更因右目无光、左目视力微弱,而变得如同两只干死的小泥鳅。他现在手绢已不能须臾离手,过一会儿便得擦擦,否则眼角黏糊,人物莫辨了。不要说离职的前任,就是在职的现任也都心事重重的,大家静静地听着曾国藩嘶哑苍老的心曲。
曾氏处理天津教案事,六年后慈禧太后在与曾纪泽的谈话中还提到过。光绪四年八月,曾纪泽奉命出使欧洲,离国前,慈禧召见他。曾纪泽在八月二十八的日记中记录了当时的君臣对话。其中&quot;旨&quot;即慈禧的发话,&quot;对&quot;即曾纪泽的回答。兹将这天的日记摘录如下--
问:&quot;闻威妥玛快来了,你听见说没有?&quot;对:&quot;夏间见新闻纸言,威妥玛秋后动身,其后未闻的确信。&quot;旨:&quot;威妥玛人甚狡猾。&quot;对:&quot;威酋能通华文华言,人极狡猾,抑且性情暴躁,外国人也说他性情不好。&quot;旨:&quot;办洋务甚不容易,闻福建又有焚毁教堂房屋之案,将来必又淘气。&quot;对:&quot;办洋务难处,在外国人不讲理,中国人不明事势。中国臣民常寸艮洋人,不消说了,但须徐图自强,乃能为济,断非毁一教堂、杀一洋人,便算报仇雪耻。现在中国人多不明此理,所以有云南马嘉理一事,致太后、皇上宵旰勤劳。&quot;旨:&quot;可不是么!我们此仇何能一日忘记,但是要慢慢自强起来。你方才的话说得很明白,断非杀一人烧一屋就算报了仇的。&quot;对:&quot;是。''旨:&quot;这些人明白这理的少。你替国家办这等事,将来这些人必有骂你的时候,你却要任劳任怨。&quot;对:&quot;臣从前读书到'事君能致其身'一语,以为人臣忠则尽命,是到了极处。观近来时势,见得中外交涉事件,有时须看得性命尚在第二层,竟须拼得将声名看得不要紧,方能替国家保全大局。即如前天津一案,臣的父亲先臣曾国藩,在保定动身,正是卧病之时,即写了遗嘱分付家里人,安排将性命不要了。及至到了天津,又见事务重大,非一死所能了事,于是委曲求全,以保和局。其时京城士大夫骂者颇多,臣父亲引咎自责,寄朋友的信常写'外惭清议,内疚神明'八字,正是拼却声名以顾大局。其实当时事势,舍曾国藩之所办,更无办法。&quot;旨:&quot;曾国藩真是公忠体国之人。&quot;免冠叩头,未对。
旨:&quot;也是国家气运不好,曾国藩就去世了。现在各处大吏,总是瞻徇的多。&quot;对:&quot;李鸿章、沈葆桢、丁宝桢、左宗棠均忠贞之臣。&quot;旨:&quot;他们都是好的,但都是老班子,新的都赶不上。&quot;对:&quot;郭嵩焘总是正直之人,此次亦是拼却声名替国家办事,将来仍求太后、皇上恩典,始终保全。&quot;旨:&quot;上头也深知道郭嵩焘是个好人。其出使之后所办之事不少,但他挨这些人的骂也挨够了。&quot;对:&quot;郭嵩焘恨不得中国即刻自强起来,常常与人争论,所以挨骂,总之系一个忠臣。好在太后、皇上知道他,他就拼了声名也还值得。&quot;旨:&quot;我们都知道他,王大臣等也知道他。&quot;对:&quot;是。&quot;&quot;民教冲突,各地都有,但后果无一处有津郡的严重,事情弄成这样,是太令人痛心了。&quot;曾国藩的酒量向来不大,去年以来,因身体日坏,他几乎滴酒不沾,刚才那杯酒,也只是象征性地吮了一小口。现在,戈什哈给他上了一杯热茶,他喝了一口。&quot;民教仇杀,从根本上说,是洋人理亏,这是没有话说的了,但挖眼剖心的传闻竟然有那么多人相信,使人费解;还有的说洋人拿眼珠子熬银,这不是愚蠢透顶吗?居然也有人相信。哎!愚民无知尚可说,周道、张守、刘令,你们都是读书明理的聪明人,不是老夫指责你们,你们早就应该和洋人联系,和他们一起出来澄清这些无稽謡传呀!&quot;&quot;老中堂训斥的对,卑职等是疏于职守。不过,洋人也是蛮不讲理的,他们拒绝合作。&quot;周家勋插话。
张光藻接过话头说:&quot;五月初,育婴堂里的小孩子大量发病,死了不少。百姓得知后,要求育婴堂把这些孩子都放出来。那次围的人也很多,修女怕出事,提议公举五个代表进堂检查。人推选出来了,正要进堂,丰大业来了,不准中国百姓进,还破口大骂。这事也是百姓致疑的一点。&quot;曾国藩点点头,说:&quot;丰大业是个横蛮已极的人,这点我知道。但关于挖眼剖心的事,跟教堂的夏福音等人讲清楚,我想他们应会合作的,他们也要辟謡呀!再一点,发现有百姓围教堂,不要等丰大业出来,各位就要设法早点疏散。常言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那么多的人里面,能保证没有莠民歹徒吗?他们就希望乱,乱则对他们有大利。我们为父母官的,第一大职责就在于维持地方安静,倘若那天早点驱散人群,也就不会有后来的一切了。&quot;众人都点头,心里想:是的,早点驱散就没事了,现在后悔已晚了。
说到这里,曾国藩又举起酒杯:&quot;这些都已过去,不说了,请诸位喝下这第二杯酒。&quot;大家都遵命喝下。曾国藩望着周家勋等人,接着说:&quot;雷霆雨露,皆是春风。诸位都是国家的美才良吏,这年把两年暂时受点委屈,不久必当起复,再肩重任。古人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何况你我?我们都要于此事吸取教训。这教训是什么?就是我大清国必须自强。三十多年来,我们与洋人之间的冲突,都是我理直,彼理曲,但恒以我吃亏彼沾光而告终。这原因便是我弱彼强。洋人不讲道理,只论强弱,我们如果不自强,便永远会受洋人的欺侮。&quot;接官厅一片寂静,桌子上摆的几个菜早已凉了,大家都不想去动它,几颗苦涩的心在困惑:老中堂的话说出了与洋人相交的要害,但我们大清国这样一盘散沙,它何时才能够自立自强呢?
&quot;各位再履任时,一定要在自己的辖地内注重洋务,办起一两个工厂,多造一些机器出来,如果各县各府都这样,慢慢地,我们也就和洋人一样地富强起来了,这是我们自强的根本。毁教堂,杀洋人,是达不到这个目的的。&quot;&quot;老中堂,办机器厂,一无人才,二无母机,如何办呢?&quot;刘杰问。他今年只有四十几岁,还很有一番雄心,他相信曾国藩的话,暂委屈一两年后必会起复,今后的仕途还长得很哩!这次事件对他的刺激太深了。他好歹也是一个正七品县太爷,却连自己的侄儿都不能保护,到头来,还得抛妻别子,远戍军台。说来说去,还不是自己的国家太弱了吗?他暗地发了狠心,一旦起复,即谋自强!
&quot;刘明府!&quot;曾国藩这一声称呼,已撤职的刘杰听了十分感激。&quot;只要你办机器厂,人员、母机,老夫全部负责提供。&quot;刘杰重重地点头,两眼充盈着泪水。
&quot;另外,为杜绝今后民教再起纠纷,我已给太后、皇上上了一个折子。&quot;曾国藩转脸对丁启睿等人说,&quot;折子中对洋人的传教提出了几条限制。比如说,今后天主堂也好,育婴堂也好,都归地方官管辖。堂内收一人或病故一人,一定要报名注册,由地方官随时入堂查考。如有被拐入堂,或由转卖而来,听本家查认,按价赎取。教民与平民争讼,教士不得干预相帮。&quot;&quot;这就好了。&quot;丁启睿忙说,&quot;早这样的话,哪里还有民教纠纷发生!&quot;&quot;如果先有这样的章程出来,再有百姓闹事,那就是我们的责任。朝廷处罚,我也心甘情愿。&quot;张光藻说。他是委屈极了,算计得好好的,平平安安过几年后就回籍享清福,安度晚年。偏偏就在船要靠岸时,却遇倾覆之祸。他没有刘杰的自信,他很悲观,他总觉得这条老命会死在谪戍的路上。
&quot;老中堂想得周到,只怕洋人不会同意。&quot;署知县萧世本说了一句泄气话。
&quot;萧明府的担心不是多余的,我也只是尽我的职责罢了。&quot;曾国藩并不对这句话生气。他又一次举起酒杯,对周家勋等人说,&quot;这是第三杯酒,请诸位赏脸喝下,我还有一件重要的事要说。&quot; 大家都喝下,肃然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