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巡视九边(1 / 2)

大明正统1442 回首风流 3076 字 1个月前

“陛下,徐大人来了。”王振小心翼翼的说道。

朱祁镇说道:“请他来吧。”

王振答应一声,一个身穿红色官服的老臣,沿着长长的二十四桥走了过来,大雪降在湖中,也降在桥上,唯有桥中间一道是被清理过的,而桥梁两侧都已经堆砌起巴掌厚的积雪,即便是清扫过的地方,也落下一层层薄雪。

来的人,就是杨溥推荐的兵部尚书徐晞。

在今年年初,兵部尚书柴车的身子骨再也坚持不下去了,病死任上。朱祁镇厚葬之余,朝廷上为了兵部尚书这个位置,开始彼此争夺。

但是朱祁镇却沉默不语,不管下面报上来是谁,朱祁镇统统不答应。

以至于兵部尚书空悬了半年。邝埜以兵部侍郎的身份暂代兵部尚书。所有人都以为这个位置就是邝埜的时候,只有杨溥知道,这个位置朱祁镇为徐晞留着。

朱祁镇之前对徐晞与邝埜两人并没有特别的倾向,为什么而今如此肯定徐晞,而否定邝埜,乃是徐晞做了一件让朱祁镇想都没有想到的事情。

朱祁镇随口说让徐晞巡视九边防务。只是朱祁镇没有想到,徐晞完成这一件事情,用了整整一年时间。

从鸭绿江畔。一路走到了嘉峪关为止,整整用了一年的时间,对各地进行一个非常详细的考察。

要知道后世统计明长城有六千三百多公里,也就是一万两千多里。徐晞白日骑马而行,晚上对灯写奏疏。一封封的发给朝廷。

朱祁镇刚刚开始还不在意,但是后来,却不得不承认,人要是认真起来,是非常可怕的。

徐晞这两年写的奏疏合起来有十几万字,编在一起,就是一本完整的《大明边镇考》。

朱祁镇甚至让锦衣卫考证了徐晞奏疏之中的一些细节,不得不承认,徐晞没有虚言。这让朱祁镇对徐晞更加看重。

所以,宁可等徐晞从甘肃回来当兵部尚书。

而朱祁镇对徐晞这个兵部尚书也有不一样的期待。

徐晞走进暖亭之后,看了一眼朱祁镇,立即行礼说道:“臣兵部侍郎徐晞见过陛下。”

而今的朱祁镇已经是长子朱见濬的父亲了。嘴上也长出了胡须,但是朱祁镇和历代皇帝一样没有刮胡子的习惯。所以,徐晞当今来京师的时候,朱祁镇见过一面,当时见面的时候,还没有这一道胡须。

而今徐晞看上去,第一眼就能看见,朱祁镇唇上不短的胡须。再加上朱祁镇的气质本来就偏成熟。

而今很少有大臣再以幼君来评价朱祁镇了。

而朱祁镇的长子朱见濬这个名字,却是朱祁镇细细思量过的。

再加上朱元璋定下辈分,朱祁镇的考虑余地很少,他这个儿子一定要叫朱见x,而且第三个字,要有三点水。

朱祁镇想来想去,就想到了濬字。因为朱祁镇觉得他到现在拿得出手最大的功绩,就是河北治水工程。

浚字,有两音,做疏浚的浚时候,不就是指他在河北做的事情,而且长子很多时候是要做太子的,要人避讳。所以专门选了一个浚的别体字,也就是濬了。

不过后来朱祁镇还有一个儿子也叫了朱见浚,这就不好区分了,不过这是后话

朱祁镇说道:“徐卿见老了。坐。”

的确,徐晞也比当初老很多了。

徐晞是永乐初年入仕的,而今已经六十有余了,这万里跋涉,虽然有地方官府接待,边军护送,但是对徐晞的身体,也是有很大的折磨。

徐晞本来的头发,是黑发之中夹杂几根白发。如果细细梳理还能遮掩一下,让人看不见白发,但是此刻,却是白发完全超过黑发了。似乎最后一点白发在坚持最后的倔强而已。

朱祁镇居然与徐晞相对而坐,中间只有一个人茶案而已。朱祁镇亲自端起茶壶,为徐晞倒了一杯茶,说道:“徐卿万里奔波,辛苦了。”

徐晞与朱祁镇相对而坐的时候,已经觉的坐立不安了,此刻又见朱祁镇为自己斟茶,顿时跪倒在地面之上,说道:“臣万万不敢当。”

朱祁镇说道:“徐卿何必如此,朕这杯茶,非是为你,而是敬你为了国家万里奔波,乃是为国家功臣,朝廷不会亏待有功之臣,而今徐卿却之,何异于子贡之赎人?”

徐晞自然知道,子贡赎人的典故。

鲁国的法律,在外国的人赎买鲁国人,回到鲁国之后,鲁国赏赐。但子贡不要,孔子听了叹息道:“赐失之矣。自今以往,鲁人不赎人矣。取其金则无损于行,不取其金则不复赎人矣。”

果然从此之后,鲁国人再也不赎国人了。

话说道这份上了,徐晞自然双手颤颤巍巍的端起这一杯茶,随即一饮而尽。

虽然仅仅是一口热茶而已,但是徐晞却觉得,自己浑身上下都热了起来,却不知道是感受到朱祁镇的礼遇,还是这个亭子里面的温度确实很高。

朱祁镇的拉拢人心的手法,的确有很大的长进。

徐晞再次坐定,这个时候,他似乎也镇定下来了。、

朱祁镇说道:“徐卿东至鸭绿江,西至嘉峪关,东西万里,虽有奏疏不断,但是总比不上面谈,今日朕谁也不见,就要与徐卿详谈,说一说我大明九边。”

徐晞说道:“陛下既然问了。臣岂敢不言。只是太宗皇帝所立之九边,陛下想从什么地方听起?”

大明九边,乃是辽东,蓟州,宣府,大同,山西,延绥,固原,宁夏,甘肃。所谓之九边是也。

但是其中也有轻有重,随着时代的不同,其中侧重也是不同的。

朱祁镇说道:“就从辽东说起来,凤凰卫如何?”

凤凰卫自然是前文提过的,将金州卫迁徙到了凤凰城,并令施礼领之,名义上是维护朝鲜驿道,其实是填充鸭绿江以西地方,断绝朝鲜的野心。

徐晞说道:“凤凰卫虽然是新建,但是生机勃勃,有百姓三四万之多,唯一的问题就是其中的朝鲜百姓太多了一点,朝鲜方面很是不满。”

朱祁镇淡淡一笑,说道:“我大明行事,何须区区小国满意与否。”

朝鲜国主正是朝鲜历史上的明君,所谓的世宗大王时代,这位朝鲜王比起他们朝鲜王,虽然算得上雄才大略,但是也不过尔尔。

之所以有这么多朝鲜百姓逃过鸭绿江。却是因为这位朝鲜王野心勃勃的计划。

这位朝鲜王在朝鲜西北建立六镇,将本来是两属之地的门图江南岸给占领了,形成了而今的朝鲜版图。

但是他也面临一个问题,就是朝鲜西北人少,而东南人多。他就迁徙东南百姓屯田西北。

以应对可能西北边患,不知道他的假想敌是女真,还是大明。

不过,这都不重要。

重要的是,比起大明对开荒的之策,朝鲜那边对百姓就严苛了不少。

于是乎,安置在西北朝鲜百姓,都用脚投票,过来来当大明百姓。

自古以来,都是这样,有时候都靠同行烘托的,朱祁镇觉得大明百姓已经苦不堪言了,但是朝鲜底层百姓的生活,却是比大明百姓还要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