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解决方案(1 / 2)

张顺能够提出来理论依据来,并不代表就能立即解决问题,但是三原知县张缙彦犹自兴奋不已。</p>

因为以前“引泾”派在和“拒泾”派辩驳中总是处于下风。</p>

那“拒泾”派代表了泾阳本县的利益,故而引泉入渠,对泾阳影响也不是很大,且易于实施。</p>

但是对泾阳下游的三原、高陵喝临潼来说,不啻于灭顶之灾,好端端的渠水没有了,原本上好的良田可能都不得不变成中田,甚至下田,这让以张缙彦为代表的“引泾”派如何接受?</p>

别人不知,那张缙彦如何不知?从那“吊儿嘴”凿山引水难度何其大也。</p>

所以和其他不同,张缙彦虽然也鼓吹“引泾”,但是对凿开吊儿嘴,其实并不报太高期望。</p>

“引泾”派除了鼓吹开凿吊儿嘴以外,竟然无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来,如何不落入下风?</p>

但是当张顺提出来的“沉沙平切,冲淤平衡”以后,事情便朝着“引泾”派有利的方向发展。</p>

因为它从根本上一劳永逸的解决了不断开凿新的引水渠问题,彻底堵住了“拒泾引泉”派劳而无功、得不偿失的“谬论”。</p>

其实若是仔细论起来,在山谷之中拓宽河面,所需工程量未必就比凿穿吊儿嘴小多少。</p>

但是拓宽河面,实现冲淤平衡,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比凿开吊儿嘴切实可行,故而张缙彦不由异常兴奋。</p>

本来最好实行张顺“沉沙平切,冲淤平衡”的地点正好是郑国渠渠首。</p>

此处泾水刚出山谷,只需要挖掘两岸泥土,便能实现拓宽河面的目标,最为简单易行。</p>

奈何如今郑国渠引水口高处河面太高,已经不具备实行的现实条件。</p>

若是退而求其次,走广惠渠渠口,则需要开凿两岸河石,工程量也颇为庞大。</p>

“非得凿开两岸河石不成?”在返回的路上,那张缙彦念叨了半晌,不由忍不住问道。</p>

“我何时说非要凿开河石了?”张顺闻言摇了摇头道,“我只是提供一种思路。”</p>

“毕竟本王日理万机,实在无法沿着河道上下考察测量。”</p>

“咱们需要的只有两点,一个是减缓水流,另一个是抬高河面,引入广惠渠。”</p>

“如果有别处可以实现这两个目标,那自然亦无不可。”</p>

“若是实在不成,我倒有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不知你要不要听一听?”</p>

“哦?秦王殿下,您请讲!”经过此事以后,那三原知县张缙彦明显对张顺尊敬了许多。</p>

“当务之急,双管齐下,一则拓宽广惠渠渠首位置,二则在广惠渠渠首取水下游设立围堰,束水抬河!”张顺不由建议道。</p>

“最后能凿两岸河石,积为围堰,一举两得,不费二力!”</p>

“进而使河沙自淤,若水高则减围堰,若水低则增围堰,如此一增一减,使河面高低如常。”</p>

什么意思呢?</p>

张顺建议不如干脆就在广惠渠引水口处拓宽河面,然后凿开的石头也不用运出去,就在引水口下游堆积围堰。</p>

围堰在引水口下游收窄了河道,自然会把围堰上游的水位抬升,形成一个类似水库的宽大河面。</p>

这样以来,因为水流在这个类似水库的位置减缓流速,那么河沙就会自行淤积在这里。</p>

河沙的淤积会自行抬高河床,进而抬高泾河在此处的河面,正好可以把原本下沉的泾河水引入广惠渠之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