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大同小异的死法(2 / 2)

到底是何人与之有此深仇大恨,杀人后还不解气,仍要摆弄尸体折辱?</p>

这时候,崔三和慕容海已经做好了现场记录。</p>

元博吩咐道:“先尝试提取脚印,重点在书桌和尸体周围。”</p>

崔三应是。</p>

随即从木箱中取出一包粉末,在书桌和慕容秋山的尸体旁洒下,并熄灭了书房内的所有蜡烛。</p>

这是一种天然的荧光石粉,对光线极为敏感,具有一定的吸附性,洒在地上可以印出脚印的雏形。</p>

古代查案,虽没有什么高科技手段,但也已经初具“指纹”、“掌印”的概念,并完备了一些甄别的方法。</p>

对于天然荧光石的运用,便是其中之一。</p>

随着烛火的熄灭,书房内暗黑一片。</p>

崔三点亮了一盏小油灯映在地上,荧光石粉末遇到微光,浅浅发亮,吸附在脚印上,初见轮廓。</p>

但在慕容秋山的尸体周围脚印遍布,且还有拖行的痕迹,却是很难准确认定哪一双足印是属于凶手的。</p>

反倒是在书桌旁有所收获。</p>

书桌是慕容秋山一人独用,平时很少人会来此,即便是下人打扫,也不会轻易留下痕迹。</p>

案发之时,慕容秋山有写过东西,凶手定然会在一侧盯着,也就有可能留下脚印。</p>

崔三在书桌的位置找到了三种不同的脚印,并按原比例画到了纸上。</p>

其中一双脚印,三寸金莲,脚掌很小,应该是侍女清扫时留下的。</p>

另外两双,以大体的轮廓判断,确定是出自于成年男性。</p>

再与慕容秋山的脚掌对比,确认其中之一是他的之后。余下的那双陌生脚印,便几乎可以锁定是凶手的。</p>

元博从崔三手中接过那张脚印图,深沉道:“从凶手斩首的切口来看,一刀断首,丝毫没有拖泥带水。显然,凶手会武艺。留下的脚印清晰可见,说明凶手步伐沉稳,不显老态。对了,案发之时,慕容覃东可在府中?”</p>

慕容海回道:“在!”</p>

元博微微皱眉:“那就奇怪了。听闻大公子武艺超群,何人能在他眼皮底下入室杀人,而不被他察觉?且,即便凶手能瞒住大公子,太傅自知有危险,为何不呼救?从现场的痕迹可以看出,凶手一来,并未直接下手杀人。”</p>

“元大人的意思是...”</p>

“太傅在死前显然有用过书台写字,不论是否出自于凶手的威胁,在这个间隙,他是完全有机会呼救的。但他没有这么做,为什么?”</p>

“为什么?”</p>

“有太多的可能性,例如,凶手或许与太傅相识,太傅想不到对方会出手杀人。”</p>

听到元博有如此猜测,慕容海讶然道:“是熟人作案?”</p>

元博笑了笑:“不一定。但至少我们已经得知凶手的基本特征,此人为男性,正值壮年,会武艺,可能与太傅相识。慕容海,你去将慕容府中所有符合这些特征的人全部带往大理寺,还有那个首先发现案发之人。”</p>

慕容海点头离去。</p>

随后,元博看了看慕容秋山的尸体,继而道:“三,你去刑部请最好的仵作过来,给太傅验尸。他虽被斩首,但不代表这是他最终致死的原因。也有可能是先被打死,后被斩下头颅。了解太傅的真正死因,有助于我们洞悉凶手杀人的动机。”</p>

“还有,再去太师和太保府上,我需要右丞的现场勘录。三师同时暴毙,可能存在某种联系。叶仙和武昭青若是不想给,你就拿出太常令。”</p>

说着,便将怀中的令牌递给崔三。</p>

崔三快步离去。</p>

片刻后折返时,手上带着一大叠勘录文书,连同太常令一起交给了元博。</p>

元博看过之后,眉头深锁。</p>

另外两人的死法,居然与慕容秋山大同小异。</p>

相同的点在于,他们都有被斩首,身上关节处都插着钢针,摆出某种姿势。</p>

不同在于,太师和太保是死在各自的祠堂中,朝自家祖宗的牌位跪着,头颅却没有和慕容秋山一样放在手中。</p>

但也并没有被凶手拿走,太师的头颅在猪圈中被寻到,被猪啃得面目全非。</p>

而太保大人的头颅则被丢弃到狗盆里,被白羽兵寻到时,已经看不出“人形”。</p>